阅读记录

第三百零一章 山东巡抚[1/2页]

重振大明朝 万里高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首先声名:本章不是在为谁洗地,只是高歌站在一个不偏不倚的角度,来看待明末的一些问题,不喜勿喷。若是觉得高歌的不对,可以来书评区或者书友群内指摘,不许骂街。毕竟太祖也过:理不辩不明。书友群号:
      再来看黄道周和宋师襄两个,他们现在都是正四品的官员,若是去做巡抚,最少也要提一级,那也算是高升了。故而对他们来,十有八九是会愿意的。
      毕竟在朱友建看来,与其留在京城之中熬资历,等着和一群三四品的官员,去抢仅有的那几个尚书侍郎的职位,而且到时候还未必能够抢得到。反倒不如外放,去做一个掌握一省军政大权的巡抚。这样到时候自己的履历上跟他人相比可不仅是好看了不少,更重要的是自己再往上走的话,也会比京中的官员们有更多的优势了。
      当然,这些也都只是朱友建的猜测,各人有各饶想法,名单上的几个人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他是无从得知的,万一成基命跟贺逢圣人家愿意外放呢?或者黄道周跟宋师襄就想留下了做个京官呢?这些谁都不准。
      而且内阁呈送来的这几个人,究竟是不是打算让自己在黄道周和宋师襄两个人中挑一个,这也是不好的。平心而论,这四个人中的任何一个去做一省巡抚,那都是没什么问题的,他们几个都不是那种要能力没一点能力,还只知道捞钱为自己谋私利的人。
      朱友建现在不怕自己用的人能力稍差,人谁也不是生下来能力就很强的,那都是后慢慢培养出来的,这也是他为什么会一直在培养史可法的原因。忠心和气节这些才是根本,是后培养不来的。现在唯一让他诟病的就是这几个人全都是东林出身。
      这才是朱友建一直在纠结的关键。不过回过头来想想,朱友建不禁又笑了,自己一直反感东林党,始终在提防着他们。可看看自己的内阁,除了张惟贤这个勋贵之外,首辅韩?p是老牌东林,李标是赵南星的学生,就连袁可立和孙承宗都跟东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张惟贤也曾经在启帝登基之初跟东林党有过不少的合作的。这么看来,五个人几乎每个身上都打有东林的烙印。
      自己的内阁都是这样,那朝堂上的六部大臣们就更不用了,吏部尚书刘鸿训也是个老牌东林了,还有刑部尚书孙慎行和左都御史房可壮,再加上徐光启也和东林党有些关系。而且这还没有加上各部的侍郎以及再往下的官员们。现在自己的朝堂上虽然还达不到历史上崇祯皇帝收拾了魏忠贤之后那种“众正盈朝”的局面,但东林党依然还是占据了朝中很多的职位。
      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朱友建不用这些人,难道要去用如温体仁周延儒钱谦益这样的人吗?至少自己现在用的这些人,相对来都还是有着一颗为大明付出的公心的,再加上朱友建自己把控着大的方向,只要不出什么幺蛾子,大明这艘破船暂时还沉不下去,还是能坚持向前航行下去的。至于其他的修修补补,那就真的只能等着一步一步来了。
      所以真的是无人可用啊,朱友建穿越前看明末历史时也是对东林党各种不顺眼,觉得要是自己做了崇

第三百零一章 山东巡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