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易中海知道阎阜贵心里是这么想的,说不定会回他一句,真是马脸不知长。
发明东西有这么容易吗?
易中海之所以能够发明之前的三样东西。
那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穿越者,对未来出现的技术不能说是了若指掌,那也是有一点理解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磷酸铁锂电池。
这个名字一听,配方都差不多出来了。
再加上他捡到的属于工程师的熟练度,让他平白无故的拥有了很多基础知识。
有知识有想法,这才有了发明。
要不然光凭借一个系统给他的工程师技能熟练度,那顶多也就是改进改进现有的东西。
自从易中海上了报纸以后。
他就成了这一片的名人。
什么麻雀胡同,蛤蟆胡同,芝麻胡同,铜钱胡同,反正整个幸福里,他易中海的名字说出去,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可是荣誉。
这年头讲究集体荣誉感。
别看易中海和他们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但是易中海始终是住在幸福里这一块地方的。
如果硬要说是这块地方风水好,那叫封建迷信。
但如果说这个地方学习风气好,有非常好的利于发明创造的氛围。
虽然意思是同一个意思,但这个就不是封建迷信,而是科学道理了。
所以住在幸福里的人与有荣焉,也是非常正常的。
易中海上了报纸头条。
肯定就会有一些小报的记者来采访。
每一个记者来的时候,易中海回答的话几乎都是一样的,他都背下来了。
反正都是一些客套话。
没有什么实质内容。
基本上是属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类的。
这种话易中海自己都不信。
但是记者愿意听,报纸愿意写,他也没有办法。
这不又来了一个记者。
这两天他其实早就已经不耐烦了。
很多报社记者来的时候他都躲着。
这些记者采访不到易中海,就采访整个院子里的其他人。
这对于有官迷属性的二大爷来说简直求之不得。
采访一次还可以拿到1毛到5毛的爆料费,这一点对于三大爷来说诱惑力太大了。
这几天他光拿爆料费,都拿到好几块了。
如果要靠他周末去钓鱼卖。
这些钱估计得半年才能赚回来。
吴欣然,华阳早报,实习记者。
虽然他们这个报社,现在也算是公家的,但是规模和其他的那些报纸相比小太多了。
今天早上报社主编都跟她说了。
如果吴欣然能够采访到易中海,并且能够拿到一封和其他报纸完全不同的新闻通稿。
那就立马把转正名额交给她。
因为吴欣然是大学毕业生。
她在当实习记者的时候,工资就已经有48块5了,转正以后也不过是55块钱。
这之间相差其实并不多。
而且吴欣然的父亲本身就是大学教授,经济学的院士。
这年头像吴欣然父亲这么高级别的大学教授,工资是非常高的,可以达到行政7级的级别。
一个月有320多块钱。
第57章 三大爷对采访上瘾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