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景芳,是邮电局的话务员,”女人也介绍了一下自己,“你今天有啥要紧事吗?”
甄明明想了想,今天她主要是上黑市卖手表的,其他的还真没啥要紧,就说:“没啥事,我准备转转就回家了。”
“那我跟你商量个事,”李景芳忙说,“我看你手这么巧,就想请你帮个忙。我小侄子快百天了,我给他买了身小衣服。想让你在上头绣点啥,当然了,姐不白用你,给你两块钱咋样?”
“不过给孩子绣个花样,我又不搭针不搭线的,要啥钱啊!”甄明明一来见这李景芳人不错,二来也想拓展拓展自己的人脉。
这两块钱在别的农村女孩子眼里挺重要,可她还真不在乎。
“那可不中,你还搭了工夫呢!再说我们就是拿着钱,还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人呢!”李景芳想着甄明明一个农村丫头,家里日子必定挺难的。
“大姐看得起我就别提钱的事,以后我也算在县城有认识的人了。”甄明明说,“往后我说不定也有事求你帮忙呢!”
“哎呀,妹子你可真敞亮!”李景芳越发觉得这个农村小丫头朴实又大方,不像有的人,太小家子气。
甄明明跟着李景芳在饭店的食堂打了饭,然后坐着李景芳的自行车去了她娘家。
路上两个人说着话,李景芳的丈夫叫刘竞,在武装部工作,两口子结婚几年了还没孩子,主要是聚少离多。
李景芳的爸妈都是退休干部,就住在政府的家属房里。
她弟弟李明磊去外地出差了,弟媳妇姚玲因为孩子小没上班。
甄明明见这家屋里石膏板吊棚,水磨石铺地。沙发茶几一应俱全,甚至还有收音机。
窗户擦得干干净净,还钉着防寒的塑料布。窗台上摆着几盆花,有蟹爪兰,有仙客来,因为屋子里暖和,开得很好。
“妈、玲子,这饭菜热乎着呢,快吃!”李景芳进了屋就招呼母亲和弟媳吃饭,又问,“我爸又下棋去了?”
那婆媳俩从里间出来,见到甄明明都有些意外。
“这是明明,我刚认识的小老妹儿。她手可巧了,看我衣服上的百合花,好看不?”
七十年代末风气远未开化,太鲜艳的东西人们不敢穿,满大街都是黑蓝灰。
所以甄明明没绣什么玫瑰牡丹,而是绣了百合。
茹志鹃的《百合花被》深入人心,百合也就被视作了革命之花、纯洁之花。
“这是你绣的?比画报上画的还好!”姚玲比李景芳小好几岁,也更爱美。看到大姑姐衣襟上绣的那朵百合花后,就再也移不开眼睛了。
“你是哪个村儿的?”李景芳的妈刘素娥是作妇联工作的,没退休的时候常到各个公社去做宣传。
“大娘,我是河湾子村老甄家的。”甄明明脆生生地回答。
“我以前经常去你们村,你们村的书记还是王友林不?”刘素娥笑着问。
“还是的。”甄明明答道。
“你们村子张连科,那是我叔伯舅舅。”刘素娥和所有老人一样,喜欢
第16章 露一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