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百九十六章 毛伯温[1/2页]

阳间说书人 酒太白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其实这都不算什么传奇的,最传奇的还是这人平乱安南国的事情。
      按理来说,一个小国叛乱,这也算是一件大事了,可这么大的事情,史书上对于其记载,却是寥寥几笔,只说了一句,“毛虽文,不善于兵,陈于计,乃计伐安南,不用一卒,平叛乱,回朝。”
      说的直白点就是,这个毛伯温是个文官,虽然不懂的怎么用兵,但是人家善于用计,然后就用不费一兵一卒,用计策平叛了安南国,最后班师回朝。
      这么说来,此人也是挺厉害的了,毕竟一个文官,在不用兵的情况下,就能平凡叛乱,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人,但问题是,书里却没记载这人是怎么平叛的,也没说用的是什么计策。
      如此一来,这件事就有些迷惑了。
      最有趣的是,这人班师回朝之后,被封为太子太保,可当太子太保之后,这个人就仿佛是被世宗皇帝给忘了,也好像是被史书遗忘了,因为从这以后,一连四年的时间,史书中几乎就没有关于他记载了,唯一一次记载,就是这人上书,让皇帝巩固边防,然后就没什么事了。
      四年后,毛伯温再度出现在史书中时,这人就已经莫名其妙的被卷入了反叛的行列,然后被世宗皇帝发配边疆。
      但在发配途中,世宗皇帝又莫名其妙的发现了这人是被冤枉的,然后下诏书,急诏此人回朝。
      然而,这人在回来的路上却不幸染病,最终死在了途中。
      过了几年之后,史书中再次提到此人的时候,就是明穆宗朱载?j了。
      那时候的朱载?j刚刚上位,为了彰显自己的贤明,下令让已死的毛伯温官复原职。
      而史书中最后两次出现,也依旧是寥寥几笔,第一次是明熹宗朱由校给此人追封谥号,第二次就是明神宗朱翊钧下旨表彰毛伯温的功绩。
      从此之后,大明朝的史书上就再未出现过此人。
      读完毛伯温的故事,想必是个人都会深感疑惑,此人明明是世宗皇帝的臣子,可世宗皇帝在世的时候,此人不是被贬,就是被遗忘,根本就没被委以重任过,唯一一次委以重任,还是赶鸭子上架,让他这个文官去带兵打仗。
      不费一兵一卒打了胜仗,史书中对于如何取胜又不说,升官加封了就开始遗忘,过了几年之后干脆就成了反贼,直接发配。
      发配的路上还莫名其妙的被赦免,回来路上还死了。
      死了之后呢,世宗皇帝又没说什么,可到了明穆宗和明熹宗,以及明神宗这里呢,又相继受到了表彰,不是恢复官职,就是加以谥号。
      如此说来,此人应该也算是一位大功臣了,不然后面的三位皇帝为什么要表彰他?
      可既然是一位大功臣,那史书对于他的记载却偏偏三缄其口,避而不谈,世宗皇帝还不重用。
      听完我说的,老彩有些好笑,“嗨,那只能说这人倒霉了,生不逢时,没赶上好皇帝,要是晚生几年,等到其他三位皇帝,或许就升官发财了。”
    &nb

第八百九十六章 毛伯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