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王文华知道答应了刘显世的条件的结果就是让熊克武借着山城码头运送物资,恢复元气。
但是经过之前和熊克武的军队战斗之后,王文华是信心爆棚了。
他不认为短短的几个月,熊克武的军队的实力就会有多大的提升。所以虽然何应钦在给他的电报中劝王文华谨慎一些。可是王文华也担心时间拖久了,刘显世认为他是在故意刁难。
要是刘显世真的和王文华翻脸,那王文华可就麻烦了。所以最后王文华还是让何应钦代表他同意了刘显世提出的条件。
但是何应钦为了不让刘显世和熊了吴结成同盟,提出了要收取税收的策略。
结果刘显世真的就同意了。却忘了他这样做,明显是利用了李蔚如一行人之后,又将他们给转手卖了一个好价钱了。
而原本按照熊克武的要求,李蔚如要和刘显世提议结盟,扶植刘显世来对抗王文华。
可是因为刘显世答应了何应钦的条件,让李蔚如看清了刘显世已经是老眼昏花了,所以在给熊克武的建议中让熊克武放弃和刘显世结盟。
接到了李蔚如的电报之后,熊克武又将他麾下的所有的军官都召集到一起,商量了一下,最后,还是刘相提议到既然当初就是为了山城的码头才装备和刘显世合作,现在既然目的达成了,那就可以结束了,
至于没有和刘显世结成同盟,刘相也提到了只要山城的运输被打通了,那黔军和滇军肯定就不会是对手。到时候和刘显世成为盟友不是一件亏本的事情。
在刘相的提醒下,熊克武才发现自己是钻了牛角尖了。的确之前派李蔚如到前周的目的就是这一个,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所以最后,熊克武给李蔚如的回电让他答应了刘显世和何应钦提出的条件。
虽然谈判成功了,但是李蔚如被敲了了竹杠,再加上之前被刺杀的事情,让李蔚如在离开贵阳的时候憋了一肚子的火气。
而此时的刘显世和何应钦不知道正是他们这样敲竹杠的行为,让之后蜀地的战斗中,黔军的伤亡比历史上的要大的多,最后更是导致王文华都差点没有活着离开蜀地。
也正是因为这次惨败,刘显世直接就被王文华给夺取了权力,最后被赶下了权力的舞台。
可是这样的事情是谁也轨迹不到的。
王文华也没有想到之前被他率领黔军给打的抱头鼠窜的余际唐部会在之后将他的黔军给打败。
让王文华不得不率领残兵躲回黔州。
可是这是谁也没法预料的、
李蔚如一行人在谈判结束之后当天就离开了贵阳城。
随着李蔚如一行人的离开,原本因为刺杀的事情闹得鸡飞狗跳的贵阳城也仿佛恢复到了一往的平静。
可是在暗地里,在刘显世也没察觉到的地方,原本很多忠于刘显世的官员在看到这次刘显世面对王文华一系的妥协,都对刘显世重新掌握黔州的大权已经是不报希望了。
有的甚至偷偷了联系上了何应钦,想要投靠王文华。
而刘显世没想到因为和王文华的妥协,让他手下的人再也不相信他,
而何应钦也被这后续的变化给搞晕了,不过对于这些来投靠的人,何应钦在咨询了王文华之后,有选择的接受了一些人的投靠。
虽然人数不多,但是都是关键位置上的官员,
也就是这样,王文华一系的人呢借着这次的机会彻底的将贵阳城掌控在手里了。
而刘显世还在得意他什么都没做,就有一大笔钱进账。
在山城,因为王文华答应了刘显世的要求,所以司家出面将山城的码头运作了起来,因为之前司家所做的事情,很多人都感激司家。
所以当司家接手了山城的码头之后,在山城百姓的帮助下,很快山城的码头就恢复到了黔军到来之前的卸货的水平了、只是让山城百姓很不爽的就是因为要交两次的税收,所以,不管是在码头经营的商家还是一般的搬运工等。凡是靠着码头吃饭的人,收入都减少了。
因为黔军的存在,百姓不敢闹事,可是心里还是憋了一肚子的火。
所以虽然到后来,就连黔军的士兵都察觉到山城百姓对黔军的厌恶。
可是已经被利益冲昏的头脑的黔军却没有重视百姓对他们的恨意。尤其是从王文华开始,就没有重视熊克武等人的军队整编。
虽然王文华也在知道山城的码头卸下的货物大部分都是送到熊克武那里去的。
但是因为每次从码头离开的货物都要给王文华交税,加上王文华到了锦城之后,实业团的人和滇军对于他多有排挤,让王文华受了不少气。
所以王文华也就隐瞒了熊克武正在获得大量的物资的事情,
可是他却不知道以为隐瞒了这件事,所以,实业团和滇军对于熊克武等蜀地军阀的联军的评估就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导致后续双方之间的战斗,滇军和实业团的军队狠狠的吃了好几次的败仗。
同时因为黔军在山城的码头收取了两次的税,使得很多原本是不愿意介入到这场军阀之间混战的商人和士绅也开始倾向于熊克武一方,就连原本处于中立地位的锦城的文人都有写信支持熊克武等人的。这可把熊克武给高兴坏了。
虽然熊克武这些年都在军队内打滚,但是对于文人圈子,熊克武还是很向往来的,可是在蜀地的文人眼中,熊克武和实业团之间的权力的争夺和蜀地的其他的军阀之间的战斗没什么区别,最终都是祸害了百姓。
所以虽然在当上督军之后,熊克武也做了一些事情,让百姓过的不那么苦。
可是向往文人圈子的熊克武还是被排斥在圈子之外。
而这次,熊克武什么多没做,却被蜀地的文人们联系上了,这对于熊克武而言,意义非凡,所以还特意请了刘相等人到他府上做客。
而此时的广州,因为之前实业团向陈其采承诺的保证司家的安全的承诺没有做到。
而太爷虽然也向陈其采发了电报让他不要在意,毕竟打仗的事情,他们这些远在广州的人说了也不算,更何况黔军的人也不会听他们广州政府的话。
可是在陈其采看来,虽然太爷信上说了司家的人都没事,只是货物受损了。
可是从去过山城的陈果夫那里打探到了司家在山城的产业到底有哪些之后,陈其采就发火了。
要知道当初太爷就提醒过陈其采,一旦他支持了实业团的人,熊克和和实业团开战之后,那司家的生意一定会受损。
所以希望陈其采不要支持谢持的提议。
可是陈其采在和谢持谈完之后,得到了谢持的保证之后,反过来劝太爷,太爷也因为有陈其采的保证,所以虽然知道黔军的到来肯定会有大麻烦,但是最终太爷还是相信,了陈其采,没有按照司亮计划做,而是将大部分的物资都留在了山城。
所以当黔军将这些物资据为己有的时候,太爷很后悔没有听司亮的安排。
当然太爷也知道这次的事情不能怪陈其采,毕竟虽然黔军是实业团引来的,可是不管是黔军还是滇军,进入到蜀地之后,都已经不受实业团的控制了,而实业团也因为要仰仗这两者来帮忙对付熊克武蜀地军阀的联军,所以也不敢和这两者翻脸。
只能看着这两者在蜀地大肆搜刮
第154章 针锋相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