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得门来,第一进院落中有三座石桥,但桥下无水。
三座桥只开中间一个桥洞,洞中朝东西方向平分开,两侧各设一方桌,桌上有两位道士分东西盘腿打坐。
从早开山门起,一直坐到傍晚游客散尽他们才能如释重负地回堂休息。
他们是白云观的主要节目,也是过年庙会的主要财源之一“打金钱眼”的一对“活道具”。
金钱是用红绒绳从南北两端绷紧的,中孔内系一小铜铃。在东西两侧桥畔,设有许多以现钞兑换已不流通的制钱摊子(多为本观道士经营),以一角钱兑换十个制钱。
游客们即于两侧桥面上瞄准相距五米开外的金钱孔上的小铜铃投掷。谁能打得准,把铜铃打中打响,这一年他就会顺顺当当儿,事事如意。
这就是著名的“打金钱眼”。因距离较远,铜铃又小,能打中者,纯系偶然。不过人总是要试试“运气”,即使花多少钱去兑换制钱也在所不惜。
绕桥后,再进一院落,即为“顺星殿”。
这里是庙会中求签的地方,每年正月初八日,香客来自云观在自己的本命星塑像前焚星祝告,祈求一年平安,并买一张谶图,以查今年究竟主吉主凶,以便做好趋吉避凶的准备。
逛白云观还有一个很惬意的活动,就是骑小毛驴。每逢庙会,一些人总要乐滋滋的骑在披红挂彩的毛驴身上,以享当年骑驴逛庙会的乐趣。
人委实太多了,摩肩擦踵都不能形容这种情况,很多的年轻父亲们都将自己的儿女扛在了肩上,这倒是引来了阵阵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
这么多人都在说话,巨大的嘈杂声放在一个地方,那种情况对耳朵的折磨可想而知。
“咚!”
艺人对于声音尤其是带韵律的音乐都是敏感的,紧接着密集“咚咚咚”的鼓音从远处传来。
柳应琴驻足倾听了一会儿,当听到疾风骤雨般鼓点时,脸色突然大变。
她撇开众人,疾步朝着鼓声传来的方向冲去,赵峥度刚想让苏文峰跟上,只见他已经尾随柳应琴朝那处奔去。
可见苏文峰的注意力一直在几位老人身上,赵峥度从这些小节上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对这个徒弟更加满意,不由的哼起京剧,在后边不疾不徐的跟着。
柳莺姐妹从没见过母亲这种神态,全都慌了神,在她们的印象中,妈妈总是从容的,就是在教授他们的时候,也不见这种失利慌张的神情。
苏文峰紧跟着柳应琴进入了人群,用力护着柳姨前行,从她的神态中可以看出,是鼓声吸引了她,而打鼓的人应该对她很重要。
好不容易,两人接近了传来鼓声的场地,高亢飘摇的曲调从人墙的后面传过来,更加的清晰。
柳应琴听着曲子,心里更是焦急,苏文峰奋力的用身躯护住柳应琴,在人群里艰难的行进。
终于,看到了人群内的情形,有几面大鼓分八字排开甚是壮观。
每面大鼓后都站立一年轻人,被大鼓围着的半圆形场地里,站着两人,一人的年纪和柳应琴相仿,另一人的年纪看起来比苏文峰大些。
柳应琴看到场地中间的那个妇人后,眼睛全都在这人的脸上,慢慢的眼眶就噙满了泪水。
苏文峰忙不迭的扶住了柳应琴的胳膊,只感觉她浑身都在颤抖,可见其激动程度。
这时,柳依姐妹都奋力的挤进了场地里,苏文峰想将柳应琴交给她们姐妹,但是这时的柳应琴已经浑身没了力气,全凭苏文峰支撑着。
&nb
第2章 鼓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