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六十二章 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情况![1/2页]

异世界征服手册 新手钓鱼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莫斯硬度。
      是表示矿物硬度的一种标准。
      莫氏硬度1代表着物体非常软,比如滑石,甚至还不如人的皮肤。
      至于2.5的概念.....差不多相当于指甲或零下5度的冰块吧。
      这种硬度的矿石,成人在有尖锐工具的情况下,也能将它击碎。
      天然物质中莫氏硬度最高的是钻石,也就是标准的10。
      不过目前地球人工合成的聚合钻石纳米棒硬度已经超过了10,是本土目前最硬的物质。
      至于某位名叫波桑的up嘛......0.0001吧?
      某种意义上来说。
      在这种热点更新迭代如此之快的时代中,此君能凭一己之力搞出个比波硬的梗,难度其实还是不低的。
      视线回归原处。
      搞清楚了凹槽的石块硬度,剩下的问题就很简单了。
      潘关生等人又放入了三台引导机器人,并且每台机器人都连接有几根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组成的绳索。
      接着在操作台的引导下,它们通过冰棺与凹槽的边界运动到了冰棺的左右两侧。
      算上原先就在凹槽内的那台机器人,刚好左右各两台。
      这几台机器人的任务很简单:
      通过脉冲钻头在冰棺底部3厘米处打通四个有一定弧度的孔洞,孔洞靠近冰棺上下两侧,远离中心。
      毕竟根据判断,冰棺下方可能有某个洞口,
      它在有冰棺压盖的情况下都有四级风,挪开冰棺后的风力怎么着都有六级吧?
      等孔洞打通后,将有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绳穿过孔洞,然后直接将冰棺拉起。
      这种做法比人力入坑要麻烦一点,但对应的则是风险更低——鬼知道那个洞口会不会有什么有害物质喷出?
      机器人毁了也就毁了,人力可没有容错率这种说法。
      准备就绪后,机器启动。
      嗡嗡嗡——
      很快。
      四条脉冲钻头冲出。
      脉冲钻头是前几年刚面世的一种钻孔设备,普及度不高。
      它专门针对莫氏硬度在3.5以下的石头,使用起来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一个有明显局限性的东西能被前端研发,便说明它一定有某些过人之处。
      事实上也是如此。
      这玩意儿很有意思——工地上那种测量东西的卷尺大家都见过吧?
      脉冲钻孔和卷尺差不多,钻头采用的是高强度的弹性金属,平时就缩在引导机器人的左侧收容区。
      离开设备后,外部链接的脉冲电流和氖气(位于山洞外)达到记忆性反馈。
      最后变粗变硬,突突突的向前捅。
      一般一台直径五十厘米的引导机器人,右边是土壤检测芯片,左边大部分区域都是钻头,最多可以掘进长度两米、直径6厘米的洞口。
      这种机器人的长远前景主要在于城镇的灾后救援,并且其实很有意义:
      脉冲震动能够尽量的避免二次垮塌,打出的洞口则可以输送氧气或者流食。
      同样是灾害被困,可能有的人只是缺氧,有的只是缺水,而有的却可能是重伤危及——而前面两者虽然说的是“只是”,但一旦缺乏氧气和水,他们死亡的时间说不定可能比重伤员还早。
      这种破障引导机器人针对的便是前者,以此腾置出时间去抢救重伤人员。
      目前本土的脉冲钻头已经能打通八米长的通道,而机器的直径不过40厘米高1.5米宽而已。
      当然了。
      由于钻头在内部是扁平态的原因,钻头的硬度相对有限。
      所以目前对于高强度材料的钻进还比较困难,上限就是贝壳那种强度的土地。
      像星城17年公布的储备救灾物资中,便有45台这种引导机器人。
      总而言之,这是个将来可能救下很多人性命的东西。
      视线继续回归原处。
      凹槽下,冰棺边上。
      随着脉冲电流和和氖气的注入。
      记忆金属迅速发生了形变,变长变粗变硬后的钻头更加的坚挺了几分。
      很快。
      四条靠近冰棺上下端的地下孔洞便被打通了。
      虽然孔洞与地面的距离有五厘米,但坑底地面也不全

第四百六十二章 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情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