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看到钥匙,老大爷也不含糊,郑重接过之后当场回忆郭开的驾驶操作开始了试架。
      这一上手,老大爷就发现了很多的问题,首先,方向盘很轻,对他来说,轻到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这只是对于没有转向助力器的车子以及没有用过有转向助力器的老大爷来说!
      实际上,华夏重卡还是加有转向阻尼的,这样开车更安全,方向盘不容易发飘。
      车灯方面,重卡配置的是LED矩阵加双疝气大灯,LED亮度高,但穿透力有限,10米不到,作为重卡的近射灯模组,而疝气大灯则作为远射,这种程度的光相对柔和,安装透镜后不会产生多余的眩光,对迎面来车的驾驶者不造成干扰。
      除此之外,发动机也貌似没有震颤,除了规律有节奏、还让人有点激动的声音之外,没有一丝杂音。
      然而关上窗户,这种声音居然消失了...
      这些,都是启动车子时能发现的问题!
      驾驶途中,老大爷第一次感受到上下坡不用换挡、不用踩刹车、踩油门的好处。
      司机只需要稳稳的坐在舒服的椅子上,注意周围情况,做出合适操作即可。
      “强!这车强!我这辈子还没有开过这么好的车!”
      老大爷的声音铿锵有力,仔仔细细感受这辆重卡的每一处细节。
      “老大爷,这车还有空调和电台....”说着,郭开打开了空调的制冷模式。
      “嘶!这冷风,夏日再不怕中暑了!”
      一路上,没体验到车子的好处,老大爷都忍不住称赞一番。
      就这样,不知不觉当中,路程已经走了一半,在恋恋不舍当中,老大爷找了偏僻处停下,让郭开继续驾驶。
      女记者也没有闲着,借着这个时候,开始采访老大爷。
      她决定,做一期汽车和汽车的接力,老汽车人和小汽车人的接力。
      听到女记者的想法,老大爷表示十分赞同,从自己开的第一辆车一直讲到重卡,其中不乏对华夏重卡的褒奖和赞美,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女记者听闻后颇受感染,决定为老人和车专门出一块版面,同时也打算寻找华夏重卡的负责人进行专访,搞一期重卡和电厂的联合主题报纸。
      不然只是燃气轮机和电厂的话,群众未必能看得舒服,看到燃气轮机,群众大脑绝对一片空白,最多是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看着很牛,但想不懂,也看不明白这是个什么玩意?
      不过若是看到重卡,大家都会知道这个东西很牛,因为此类物品,已经被众人理解和接受了,不会再像当初一样,看到一辆没有马拉的车,就大呼妖魔鬼怪,四处逃窜。
      而且作为一个交通载具,自然是载重越多越好,越大越好,很好理解!
      重卡照片配上数据,群众秒懂!
      红旗轿车的面子很大,三十分钟的新闻,也依旧是给了五分钟的采访时间,周解放的采访大概是一分钟,剩下的四分钟,有两分钟是给江城的,还有两分钟就是宣传驾车体验的。
      这一次,何苦也万万没有想到,随手为之的汽车居然会弄成个十里长街的画面,可谓是面子比他还大。
      琢磨了一会,何苦打算接受采访,但不登照片和全名。
      很快,记者就进来的,是一个瘦小的女生。
      何苦微笑的为她倒了一杯茶水,示意可以开始了。
  

367 老汽车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