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好演员在镜头前极尽可能的渲染出自己的善意、自己对临时儿子的爱。
郑家父母对黄成刚做的这些,只怕这辈子都没有对自己亲生儿子做过,可是他们就这么自然而然的在镜头下演出了对陌生人的善意。
郑乾坤在乡下凭着自己的真性情获得了乡下孩子们的友情,还一副高高在上姿态,施舍怜悯着这些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大山的孩子们。他给这些孩子描述着外面的世界,看不上这些孩子幼稚又土气的游戏,处处彰显着自己身为城里人的优越感,却又被节目组美化。
郑乾坤帮助邻居修好了猪圈,为了给黄成刚爷爷奶奶改善伙食,背着玉米等农作物赶了十几里路去集市里叫卖。
我挺好奇的,一背篓的农作物到了集市上就立马有人出钱去买,三五块钱一根老的根本就啃不动的玉米,那些人买回去做什么?
做慈善?还是之前早就安排好了?
郑乾坤靠着一背篓的玉米、花生换取了一百七十二块钱。虽然我不清楚农民到底要卖出多少斤玉米、花生才能换得一百七十二块钱,但是我知道节目里的郑乾坤缺凭借着小小一背篓的花生、玉米换得了为数不少的钱。
如果说这不是节目组提前安排好的,说给鬼听,鬼都不信!
郑乾坤用这些钱为黄成刚的爷爷奶奶买了肉、买了鱼,还买了一些蔬菜。他满脸欢喜的背着战利品,朝着黄成刚家里走去。
一路上他跟节目组说说笑笑,不断的说起自己之前的态度,又吐槽在这里生活苦,买的这些东西都是为了给爷爷、奶奶改善伙食。
在城市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少爷,竟然也买了菜,回去洗菜、做饭。
六个菜很快就在郑乾坤的忙活下上了桌,每个菜还都色香味俱全。
我倒是想问问节目组如何能让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郑乾坤在短时间内迅速的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而且这些菜是红烧肉、清蒸鱼这类的大菜!
节目里,黄成刚的爷爷、奶奶感动的直抹眼泪,我却看得直皱眉头。
城市里的纨绔少年,到了大山里不过短短一个月,就从叛逆少年变成了小绵羊似的懂事孩子,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黄成刚经历了繁华之后又被扔到了破旧的大山里,而富家子弟郑乾坤终于从苦难里解脱,回到了城市里,完成了这一次的救赎。
我一连看了几期的节目,基本上都是这个套路。
城市里的纨绔子弟带着各种情绪到了贫穷落后的地方,通过自己的努力施舍给乡下人一点善意,不仅赢得了乡下的朋友,更在网上赢的了一片好评。乡下朴实、纯真的孩子在大城市里遛了一圈,见识了繁华和善意,最终又被送了回来,继续过着贫穷的生活。
我不知道这“救赎”两个字是对城里孩子而言,还是对乡下的孩子而言。对我来说,这个节目就是个噩梦!
此时此刻我终于能理解在工作室中顾小沫的那一番话。
如果没有见到外面的花花世界,黄成刚本应该过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在大山里无忧无虑的长大。可是那些人肆意的闯入他的生活,将他推到了聚光灯下,让他看到了这个世界上物质的美好,让他享受了不该享受的待遇,最终又让他继续过着那种贫穷的生活。
这种人的人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看过了繁华,回来之后埋头读书,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走出贫瘠的大山,迎接新的生活。而另一种人,看过了繁华却又恋恋不忘,走不出城里的父母给他营造的假象,彻底毁了他的人生。
如果没有看过人世间的繁华,这些孩子会甘于平庸,可是这些人打着救赎的旗号,毁了这些孩子一颗甘于平庸的心。
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是给了你希望,却又亲手将你推入绝望的深渊,深渊中没有光亮,没有希望,甚至没有光。
我不知道这种残忍的节目为什么会有受众,也不知道拍摄这些节目的人到底有没有良知。为了所为的收视率、为了吸引眼球而不择手段,这样的人类真让人觉得恐怖。
我迅速的在网上查阅了这档节目的资料,这才发现不仅创意是抄袭,就连剪辑也都是模仿着别的节目。
国外多年前就出了一档真人秀的节目,内容是换妻游戏,题材新颖,内容火爆,收视率节节攀升。国内的制作人偶然间看到了这档节目,不仅羡慕别人收视率火爆,更是脑洞大开,回去琢磨了好几天。
直接抄袭照搬是不行的,光是广电总局的审核就过不了。
思来想去,照搬是不行了,但是可以改一改,换个内容嘛。
制作人旧瓶穿新衣,将换妻内容改成了面向问题青少年的救赎。这样做不仅广电总局那边容易通过审核,制造争议的话题也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到时候微博上买个热搜,花点钱请些营销号发一点有争议的截图。
到时候话题一出来,这个节目绝对火爆!
制作人说干就干,立即拉起了一个团队,风风火火的
第二百五十八章 制作话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