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说:“大丈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怎能不帮?徒儿,你不是要学书法剑吗?现在正是时候,趁公孙大娘还能抵挡一阵,为师一边教你,你一边学,将书法与剑法结合,杀败骑兵,救公孙大娘突围。”
武照说:“好,师傅,快传授秘诀。”
此时,公孙大娘以脚尖点地,拔地而起,身飞半空,急速旋转着,剑身与骑兵的兵器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清鸣声,空中绽放出千千万万点火花。
剑光漫天,不断挥洒下来,仿佛朵朵花开,又如点点雨落。
骑兵们倒下一层,第二层又包围上来,一把把刀,一柄柄剑,一杆杆枪,一根根矛,从四面八方,劈削戳挑起滚滚气浪,击向包围圈中的公孙大娘。
公孙大娘像一只蝴蝶,飞上半空,绽放着舞姿,将剑芒洒满虚空,抗击着骑兵,越战越勇。
事不宜迟,袁天罡赶紧向武照传授秘诀,说:“品鉴书法,先品其意味与神采,再察其结构与章法,最后审察用笔的巧拙;练字习书,亦是如此。先讲字的间架结构,再讲章法布局,最后练出自我的风格。常言说得好,字亦如人。书法家的气节、道德、品格皆行于墨迹,发于笔端,溢于神采。观王羲之的《兰亭序》,可见其风采卓然,清雅绝俗。”
武照急了:“师傅,再这样讲下去,公孙大娘没命了,快讲书法和剑法的相通之处!”
袁天罡说:“剑法有点、刺、崩、撩、挂等,如同书法中的点、横、撇、捺、折等笔法;剑法中有虚有实,笔法中有藏有露;剑法的招式衔接紧密,力断意不断,势断意相连。就像书法中的起承转合、顾盼呼应、笔断意连;剑法如果配合剑客的步法和身法,则快捷凶猛,刚柔相济,剑法运用自如,则是无招胜有招。书法家运用笔法,洒脱,奔放,随心所欲,跃然纸上。书法是心灵的剑法,剑法是身体的书法。”
武照说:“师傅高论,徒儿已牢记于心。”
呛地一声,袁天罡拔出黑剑,演示他刚才所说的理论,武照看见他的剑锋在空中点、刺、崩、撩、正如笔锋在纸上运转,他挥剑如挥笔,身体与剑,浑然一体,剑光闪闪,恰似桃林中的落英缤纷。
武照说:“师傅,这几招我学会了,还有没有?快,公孙大娘快支撑不住了。”
袁天罡微笑:“不急,不急,公孙大娘还能支撑一会儿。”
武照大叫:“师傅不要耽误了。”
袁天罡捋须点头,说:“世间本有法,故法有定法,渐悟就是法;世间本无法,故法无定法,顿悟就是法。书法和剑法亦分渐悟法和顿悟法。常人写字,循序渐进,先学笔法,再学章法,最后品神韵,耗时长久,这就是渐悟法。顿悟法则与之相反,常人习字,由难而易,由深至浅,身心宁静之极,而达玄妙之境,在冥冥意境中,自然而成。”
武照点点头。
袁天罡又说:“你练剑之时,不妨多想些字的走势,静心冥想,就是妙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武照闭目静心,脑海里浮现笔在纸上龙飞凤舞,随后,她拔出白剑挥洒,剑法越来越娴熟,与书法接近,渐入佳境,达到忘我之境。
袁天罡说:“好,徒儿,差不多了,你与为师从骑兵后面杀进去,帮公孙大娘突围。”
两人转过身,看见地上倒下了几十名骑兵,还有几百名骑兵包围了公孙大娘在厮杀。
冲冲冲,杀杀杀。
袁天罡暗用内劲,其手中的黑剑在空中一划,如同书法中的一横,再一切,如同书法中的一竖,剑势如伞,拽起他,冲近最后一排骑兵,手中的黑剑正如王羲之运
第132章 书法与剑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