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照,李治、李世民及文武百官回到榆林县衙的第三天,县令赵桓向李世民报告:“陛下,本官刚刚得报,本县的净堡村,潘家湾,大星村,十家棚,渡普村一带又闹蝗灾。”
李世民说:“这次,朕推出第二套灭蝗计划,用鸡鸭鹅等家禽来啄食蝗虫,如果有一百万只蝗虫,朕就号召乡民放出十万只鸡鸭鹅,如果有一亿只蝗虫,乡民就放出一百万只家禽,不怕对付不了蝗虫。”
岑文本说:“陛下高明,蝗虫不仅对庄稼危害大,而且繁殖能力强,蝗虫卵一旦长成蝗虫,蝗虫铺天盖地,过境吞噬一切,鸡鸭鹅不仅吃地上的蝗虫,还刨食地下的虫卵。用家禽比用烟火灭蝗虫更好。”
赵桓苦着脸,说:“好是好,可是,本官在一两天内从哪里弄到这么多家禽?”
李世民对岑文本说:“岑爱卿,你写一篇榜文,把朕的旨意传达给榆林县乡民,叫他们在两天内准备十万只鸡鸭鹅,然后在净堡村,潘家湾,大星村,十家棚,渡普村一带集中,等蝗虫再来吞噬庄稼,就放出家禽,朕和诸位到时候就等着看好戏了。”
岑文本得令,当天就写了一篇榜文。
榜文曰:蝗虫过境,寸草不生,乡民受灾,乃至颗粒无收,朝廷义拯灾民,廓清天而调雨露,灭猛蝗以安天下。兹号召乡民奉献鸡鸭鹅等家禽,供官府调度,集中于蝗灾盛行之地,啄灭蝗害,荡清虫卵,愿乡里男女老幼协同官府,成此大功。
岑文本写好榜文,把它交给赵桓,赵桓再请县衙内的文案员照原文刻印几万份,派衙役四处张贴。
榜文贴出去数日,父老乡亲们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乡民们纷纷将家禽赶到县衙。
赵桓听说净堡村的庄稼还没有被蝗虫啃吃,蝗虫下一轮攻击的目标很可能就是净堡村,于是,他组织养家禽的百姓,把家禽赶到净堡村的田野上,集中起来,家禽共有十万只。
做好这一切,他再邀请李世民前往净堡村观看十万只鸡鸭鹅如何啄食蝗虫。
这天,李世民和往常一样,率领文武百官,到达目的地,随行的还有一大队禁军,一大群包括武照在内的宫妃,一行人站在田野上。
田野向远方铺展,稻谷金黄,乡民们看守着各家的家禽,集中在田野不长庄稼的开阔处,十万只鸡鸭鹅,集中在一起,叽叽喳喳,像一大群人嘻嘻哈哈,好不热闹。
乡民们看见皇帝亲临灭蝗灾现场,感动得跪下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鸡鸭鹅们喧闹起来,好像也要向皇帝跪拜。
李世民看着乡亲们,非常激动,说:“父老乡亲们平身,准备对付蝗虫。”
乡亲们起来,一群百姓围拢了李世民,其中一人报告说:“陛下,草民带来的是金鸡,金鸡能飞到天上叼吃蝗虫。”
另一名百姓说:“陛下,草民带来的是麻鸭,麻鸭也能飞上天啄食蝗虫。”
这时,从远方又走来一人,他的头顶上飞着一群鹰,此人一走近李世民,就跪下,说:“陛下,草民以打猎为生,养了几十只鹰,一只鹰一天可吃五百只蝗虫,吃饱了,不再吃,但可以啄死蝗虫,给鸡鸭鹅们吃。”
李世民扶起这位猎农,说:“乡亲们都是好样的,大唐有你们,就是再多的蝗虫,也不怕不能灭。大家各就各位,照顾好自己的家禽,准备迎接敌人。”
乡亲们回到他们的家禽旁,等待大批蝗虫飞来。
没过多久,一名小卒深一脚浅一脚地从田埂上回来,跑到李世民身边,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地报告:“陛下,远方一片黑云飘来了,据估计,那是一群蝗虫,起码有八百万只,陛下是不是要避一避?”
李世民一听,反而兴奋,说:“朕要亲眼目睹乡亲们取得最辉煌的灭蝗大捷,乡亲们,蝗虫就要来了,准备战斗!”
这话说完不久,东方的天空突然出现一片乌云,这片乌云的面积大到五亩,盖住了东方的半边天空。
这是蝗虫形成的乌云。
&nbs
第226章 灭蝗法之二:家禽啄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