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死于非命,太祝刚来去过晦气,是无碍的。公子精通《易书》,便知小人所言不虚。世子是贵客,就是给小人一千一万个熊胆,小人也不敢让世子住在那种地方啊!”
尽管姬足得了解释,心中也泛起了奇怪的念头,止步不前。
内竖吓道:“世子,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小人绝无半点虚言。随意一人,一问便知。”
姬足驻足不前。风扬的行为关系着姬足的脸面,也不便开口,只能由得祝聃继续搅和。
祝聃又问:“没旁的屋子了?”
“回公子的话,宫中各处都住了人,就这一处空着,又恰好四间,小人才与君夫人提的。世子,若是不满意,小人即刻回禀君夫人,重新安排。”
姬足明白,人家好意请他来宫中住,他还挑三拣四,有些不成体统,也过于傲慢了。他想要借郑武公的力,断不能给人留下恃宠而骄的印象。权衡利弊,也只好应下。
进了院落,除了没什么花草点缀,一切收拾得上好(如果,忽略青瓦上的枯草的话)。屋内一应物品俱全,还飘着淡淡的熏香。柱上有帷幕,所谓“公门不间色”,黑底丝绸的一重帘,上绘暗纹,用玄色丝缯束着。塌上有毛毡席,席上还有羊羔织皮,毛质松软,为寒冬平添暖意。
雕花小几,奁、箱等物品,都是新的。摆设的青铜器,极尽线雕、错金、镶金的顶尖工艺……偏室被设置成书房。玉案一旁,还堆着竹简。案上有兽形豆灯照明,一旁添置了青铜树灯,补充光亮。
据姬足打量,就连武姜的小寝都没这里讲究,他更说不出半分不妥来。
内竖随着姬足的步伐,在厅中转悠。见姬足在书房停了脚步,翻起竹简,便躬身道:“世子,君夫人吩咐,玉案上,不能放置明灯,会伤了眼。所以,在旁又添了光线补足。世子可还满意?”
满意,简直不能再满意了。这摆设,比祭国东宫也不差。
姬足拱手道:“谢君夫人为足操持。”
“小人不知世子喜好,只摆了些常规物件。世子不如再去房间看看,缺了什么,小人好立即添置。”
“不用看了,君夫人安排得很好。”
内竖这才展颜一笑,又道:“君夫人说,世子只当这里是自家,不用拘于礼数,平素也不需要去问安之类。小人们这几日先在屋外伺候,等过几日,祭国来了人,便撤去前院。护卫和近身之人,都由世子自行安排。未得世子吩咐,小人们只在前院值守。世子若有需要,可尽管吩咐。”
这条件,岂止是优越,简直是在宫里,又圈了个小宫殿。连姬足用自己的手下,都不限制。郑武公的胸襟之广,从此细节,足以令人心悦诚服。如果姬足不知后世的话,也可能被感动。
内竖说完,便识趣退出屋外。风扬忌惮有人旁听,也没多说。祝聃和安姬满院子跑,累了又才回来坐下。只要安姬满意,姬足觉得,就算是柴房住着,也没什么不爽。
武姜客气,姬足却不能不去谢恩。祝聃虽莽撞,也懂礼数。四人又偕同前往小寝道谢。
这次,武姜并未说起旁的,只唠叨家常,无非是问学业和健康的话。姬足和安姬一一答了。末了,武姜又和风扬聊了几句,只说小院子外,有虎士守护,但是不进院子,院内的事还要风扬多费心。武姜此举是避免有监视之嫌,进退有度,又不至于落了怠慢。这样的安排,合情合理。
一连几日,祝聃和安姬跟着内竖,在宫里转悠,好不快活。姬足只在书房看书,未踏出院门一步,只等着祭国派人来。风扬伺候身旁,和姬足或论史鉴今,或投壶六博。姬足梦回一遭,还没来得及熟知天下局势,便在这几日恶补知识,逐渐也融入了春秋这段历史,越发觉得局势复杂,暗自心紧。
可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姬足在院里静坐,麻烦还是找上了门。
第83章 84死过人的地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