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尹铮细细将一言一行都规范好之后,子都才进了宫,借口给郑武公请安。
郑武公何等人物,见着子都,就知道是尹铮忍不住出手了。他也想看,在尹铮的算计下,子都进步了多少,便不动声色。
郑武公问:“听说子都最近都在练御射之术,如何?”
“训练之道,还在持之以恒,才三月,也就是胳膊结实了些,没得实战,看不出效果。”
“哦?还能明悟行兵之法和实战的差别,难得难得。可是有人指点?”
这话是试探,摆明了套话。
子都立即接话道:“尹铮虽卧病在床,但侄儿有问,也必答。所以,侄儿才能长进得这么快。”
郑武公不置可否:“你有所受益便好。”
子都偷偷瞄了一眼郑武公,才道:“伯父,尹铮现在腿脚不便,迎晋使的事,关乎国体,他实在不能胜任掌讶的差事。我今天就是为这事来的。”
郑武公有心试探,却不得结果,不知道尹铮到底是哪边派来的细作。他想,难说尹铮不会隐藏身份,故意推脱,实则私下里找人传讯与宜臼。
郑武公眯着眼:“看来,你也知道了。”
子都规矩下跪,恳请道:“子都对伯父的决定并无意见,只是,这人选上,还请伯父再斟酌。”
“难得你有意见,说说。”
“子都认为,祭足比尹铮更合适。”
“哦?”
“尹铮是我的手下,他若参合进去,便是我的不对。而我又是伯父的亲属,旁人难免将罪过引到伯父身上,哪怕事成,也有不美。”子都说,“再者,此时关乎体面,和郑国人都不能扯上关系。郐都之中,最不可能泄露消息,又最能完成任务者,非祭足莫属。”
郑武公笑问:“尹铮出的主意?”
子都避重就轻道:“伯父,这事不管谁出的主意,只要对郑国有利,就可行。”
这话倒是提醒了郑武公,尹铮已经知道了郑国和晋国要弑天子的消息,姬足分析的利弊不会再改变。让姬足去,他还是一样拿捏姬足,祭国和郑国牢牢的绑在一起,生死都被拿捏在郑国手中。
一箭数雕!
子都自觉算计了姬足,格外得意,回了上卿府,声情并茂将郑武公的反应讲了。尹铮免了性命之忧,自然不吝赞美之词。
末了,尹铮还出主意道:“祭足一开口,公子便可往外传讯,众口铄金之下,治他个大不敬之罪。到时候,借机讨伐祭国,建功立业。有了实打实的功勋,上卿府的威望必定更上一成!亦可报坠马被俘之仇!”
子都点头称是,已经迫不及待看姬足难堪了。
就这样绕了一大圈,迎接晋国使臣的差事,又回到姬足身上。只是这次,风扬不在,一干事宜都要姬足亲力亲为。
姬足并不知道子都还憋着算盘,只是不愿意将祭国置于险地。迎接晋国使臣的时候,接连三天都规矩行事,对擒王的事绝口不提。
晋使朝见完毕,眼见还有两日就要回国。郑武公等得不耐烦,直接让人送了个红漆匣子来。还捎带了一句话: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点明了,王子余臣和祭伯之死关系匪浅。姬足去点破擒王的事,算是为父报仇、手刃仇人,而不是被郑武公算计。
姬足早有推测,余臣害祭国,确有动机。一来,祭国以前和西虢国是一派的,余臣处置祭国,是对不忠之臣的惩罚。二来,祭国帮助废太子宜臼,废了祭国,引得郑国国内不宁,成周朝局动荡,才能给余臣多一些发展制衡的机会。
这事牵扯颇大,郑武公不会拿来开玩笑,余臣,定是杀害祭伯的元凶之一。但仇要报,人也要活着,如果为了报仇,
第137章 138朝令夕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