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焦急地在原地等了一会儿,便见老张打着个手电风风火火的赶来了,他人还未跑近,便已是招呼道:“你吹哨子是有发现了吗?”
我不知怎么向他解释,怕嘴乱说不清楚,只顾点头,表示这地儿有古怪,他一见此,立即来了精神,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我面前,我指着窟窿对他说:“就这儿,下面好像有个肉瘤,还会动呢,不知是不是姜丽说的那个什么心脏!”
他举起手电往里一照,果真见到一个鲜红大肉瘤,埋在窟窿里,蠕动不断,如同活人在呼吸一样,我又说:“你看这具骨骸,体形跟那尸魔是不是完全一样?”
老张顺着我指的方向看去,蹲在骨骸身旁细细研究了半天,站起身来一脸凝重的道:“的确一样,不过无心尸者实在太过少见,仅凭这点我们还无法做出判断。”
我一挥手,道:“管他呢,姜丽不也没什么办法吗?她叫我们如果找到了,一把火烧了得了,再不然,用桃木剑刺它个稀巴烂,只要伤了他根本,管他什么尸魔尸仙,立刻让他魂飞魄散。”
这一刻,我却忘了一点,我爷爷以前以看风水相地为生,因此也结识过不少民间的艺人,其中倒斗摸水算是他认识最多的一类人了,期间替别人看宅封门基,或者相地捏风水,自个一人都有拿不准的时候,一旦遇上比较复杂的地形,亦是他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会找机会去向这些人请教。
因此,我爷爷虽不是什么茅山道士,也没修为道行,却也算半个内门人,吃这碗饭久了,一般的地形他也能明白一些,诸如我们现在这块地,尸骨葬于地表,受地表浮水侵蚀,则就被称之为:“正尸门!”
此说法除了跟风水挂钩外还需要一点天文知识,据闻,凶煞大过,阴司难判,罪不可恕之人,地府是不会收留的,既然阴间判官不管,那这责任就该落到人间判官身上了,人间的判官不外乎正统茅山道士,阴阳学家和佛家高僧三类人,这种人正气最足,也足有能力担当起人间的判官,姜丽自得修道多年,便已有跟地府判官陈情的本事,更何况是那些道行颇高的前辈呢?
人间判官遇上这种人的尸首,一般采取的办法便是所谓的:“正尸门!”
按理来说,埋葬死人,尘土十尺,或一丈有余为最佳,因此距离正好合乎天顺地应之理,埋得深了,死人的阴气难以散去,便容易形成邪灵作祟,埋得浅了,又让已死之人肉身常曝天光之下,死不安宁。
总的来说,其深度约莫不过三米左右,尽管一些地方有点出入也无伤大雅,但这正尸门却刚好与之相反,非要将此人埋于地表不可,绝不能葬于土下。
此做法从明朝就有了,也不知是谁发明的,尸身浮于地表,其理有二,一来便是因为此人凶煞太过,死后若按常规处置,怕引地脉阴气,而在人间作祟,所以让其远离地底深处,
第一百一十五章 骨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