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三,形意拳论(二)[2/2页]

内家拳演义 传统太极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气矣。
      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乃自身能量自动随外部打击力量变化之势,如同气球在一处被按下,则其他处则自动扩张也。勿忘勿助,即对于能量蓄发,即不帮助也不能一点不管,有意无意也。
      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气矣。中,身体压缩旋转之中轴也,对于周身整体而言,压缩之中在丹田,旋转之中在头顶经心脏到足底之间;对于技击实战中接敌部位而言,中在心与接敌部位之间,周身处处都能压缩旋转。压缩,如将身体横躺而言,亦为横向之旋转也。故形意拳周身旋转,而旋转就要有中轴,故中之意至关重要!
      不勉而中,即随意旋转也。
      不思而得,即随意蓄发也。
      从容中道,即守中而制敌也,任敌劲力何来,我自旋转,岿然不动。
      无形中而生,即无形无式之能量蓄发也!内里五行之力无形无式,外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亦无形无式。收身中定,就能蓄发能量。
      (原文)武术要点练拳忌三害
      初学武术,谨当切忌三害,三害不明,练之足以伤身,明者自能得道。
      三害者:一拙力,二努气,三挺胸拔腹是也。
      如练拙力,则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筋络不能舒畅,全身发拘,手足亦不能活泼,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何处生病。
      练努气时,太刚则易折,胸内气满,肺为气所排挤,易生满闷肺炸之诸疾。
      挺胸拔腹,则气逆上行,终不能归于丹田,两足似萍草无根。例如心君不和,百官必失其位。拳法也然,若不得中和,则万法也不能至中立地步。故练习之时,谨忌三害,用以力活气顺,虚心实腹,而道心生,练之设能如此,久而久之,自然能练至化境也。
      注释:初学形意拳要忌三害:
      一害:拙力,即肌肉紧张发力也。肌肉就紧张发力时,浑身每块肌肉只能在其与骨骼两端之间蓄发弹性势能,每块肌肉之间没有直接的能量运行和联系,故为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筋络不能舒畅,全身发拘,手足亦不能活泼,身为拙气所滞。
      滞于何处,何处生病。从外表来说,拙力可导致肌肉断裂等;从内里来说,乃过度劳累之苦也。
      二害:努气,即呼吸与能量蓄发不合拍也。心肾交合水火相济,需要胸膈膜下行带动肺部扩张,故呼吸要与心肾交合水火相济合拍;周身整体压缩旋转,需要呼吸所获得的氧气进入体内生成能量,故呼吸也要与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合拍。
      而努气,则内不能进行心肾交合水火相济,外不能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为一大害!
      太刚则易折,胸内气满,肺为气所排挤,易生满闷肺炸之诸疾。呼吸之气积存于肺,不能空心实腹,则胸部遭受打击时,肺容易破裂也!
      三害:挺胸拔腹。挺胸拔腹则胸膈膜不能下行,心力也不能下行,无法心肾交合。相反,还会导致气逆上行,不能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心力不能归于丹田,更不能下行至足底,使得两足似萍草无根。
      心为五脏之君,心君不和,百官必失其位。心肾不能交合,则五行之力不生。
      形意拳法也是一样,若不得心肾之阴阳二气中和,则内外也不能至中立地步。
      故练习之时,谨忌三害,要虚心实腹,内外能量合一,则内气合,外力顺,才能以心行气。练拳如能如此,久而久之,自然能练至化境也。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即以心肾交合水火相济之五行之力驱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也。

三,形意拳论(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