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八,武禹襄太极拳论(二)[2/2页]

内家拳演义 传统太极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皆是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注释:太极,由无极而生。无极者,天地先天之混沌一气、人体先天之一气也。太极内含阴阳,在宇宙表现为天地之分,在人体表现为呼吸之阴阳二气。
      太极拳由呼吸二气分出阴阳,进而呼吸二气与人体之先天一气合一,亦将人体先天一气之心力分出阴阳,心力下行为阴,上行为阳。心力之上下运行又驱动出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外部能量蓄发,使得身体开始动。故这人体之心脏蕴藏的先天一气即为无极,先天一气与呼吸之气合一即为太极。太极分阴阳,能够驱动身体,故太极为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注:不要以肌肉紧张发力看待太极拳论,太极拳是排斥肌肉紧张发力的,人体在不使用肌肉紧张发力时是不能动的,只有启动了心力分出上下行的能量蓄发的阴阳,才能够让身体动起来。)
      身体一动则再次分出阴阳,即上下行之能量蓄发运行。即身体的每一个能量蓄发的过程都是由阴阳转换后再阴阳合一完成的。即太极拳的阴阳转换之中并非只有转换,还要有阴阳合一。阴阳转换是为了达到阴阳合一之目的,即每一个阴阳转换都是要生成一个阴阳合一的新的“东西”,而这个新的“东西”会再次以阴的方面存在而生出另一个阴阳转换。比如说:人体心脏之先天一气本无阴阳,先天一气作为一个阴阳的一方,而呼吸作为阴阳的另一方,这就在先天一气与呼吸之间形成阴阳转换,而这个阴阳转换的目的是要达到阴阳合一的,即先天一气与呼吸之合一,这样就生成了心力。即心力是先天一气与呼吸之间阴阳转换而生成的阴阳合一的产物。先天一气与呼吸经过阴阳转换而合一为心力之后,心力下行而使身体获得上行上下贯通之力,则为心力作为另一个阴的方面参与到另一个阴阳转换过程之中,即阴生阳,心力之阴下行生成上行之上下贯通之力,然后再开始生成心力与上下贯通之力的不断的阴阳转换。而心力与上下贯通之力的阴阳转换就生成了周身整劲这个太极拳所追求的目标。以上是从大的方面来说的,从小的方面来说,心力下行到尾闾、会阴,尾闾与会阴之间的不断的压缩旋转的阴阳转换就生成阴阳合一的精的能量,而精的能量下行在脚跟脚踝部位的压缩旋转的阴阳转换,就会阴阳合一而生成气的上行能量,气的上行能量在玉枕、百会部位的压缩旋转的阴阳转换就阴阳合一为神的能量。而先天一气被无数次阴阳转换后而生成的精气神的能量,就是周身整体生成的上下行的能量的阴阳转换,生成周身整劲。以上太极拳的能量蓄发过程,就是先天一气经过无数次阴阳转换而得,所以这太极拳才得“太极”之名!
      大家看看以上太极拳的能量蓄发,与大家学到的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原理是不是一致的!
      (注:这太极拳之原理,有科学原理以及哲学原理作为支撑,这才是真正的太极拳!如果不讲这些科学和哲学原理而使用玄幻、迷信之说解释太极拳之人,就是糟蹋太极拳之人!)

八,武禹襄太极拳论(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