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十二,习练太极拳之根基-----重心转换(一)[2/2页]

内家拳演义 传统太极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断的劲力是从阴阳转换得来的,所以这阴阳转换对于太极拳来说异常重要,而太极拳最根本的阴阳转换,就是重心转换。习练重心转换的目的,就相当于习练形意拳的五行拳的明劲一样,为的是通过习练重心转换而让身体内外六合以引带出心力。所以这重心转换也要用外三合约束,即手足、肘膝、肩胯要统一以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方式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这重心转换最基本的是站立式的重心转换,习练会站立式重心转换后,再加上步法,用重心转换走桩,再用重心转换打套路,直至习练出心力,习练出心力后再用以心行气打太极拳。这站立式重心转换的具体习练方法如下:起式,身体先自然站立,重心自然分配到两腿之间,这是一种不分阴阳的无极状态。然后开始重心转换,将左侧腿上的身体重量完全转换到右侧腿上,即左侧腿自然卸力,如同大厦将倾,使身体重心缓慢地、完全地向右侧腿上转移。而此时的右腿之上,由于增加了自身的一半体重,则身体就要利用增加的体重生成自然向下的压缩。
      压缩,即身体自然的向下堆积,绝不是弯曲身体骨骼、膝盖等部位。太极拳中有一句话叫‘骨肉分离,说的就是压缩,这句话的意思是身体的骨骼在压缩时基本是不动的,只是稍微的弯曲膝盖、脊柱,但是身体上的肌肉等组织器官,就如同玻璃瓶子破碎后向下堆积一地那样,骨肉分离了!刚开始习练时是体会不到骨肉分离的感觉的,只有经过艰苦的习练过程才能达到骨肉分离的压缩程度。许多人得到一句话后就拼命地找这句话的感觉,比如知道了骨肉分离这句话,就拼命去找骨肉分离的感觉,那是错误的,骨肉分离是习练出来的周身整体压缩的功夫,而不是习练方法和过程。太极拳的能量蓄发不是仅仅通过某个动作环节实现的,而是周身整体的能量蓄发,所以在习练太极拳时,不要刻意追求身体某个部位的动作,而是要整体习练,然后才能感受到某个部位的特殊感觉。太极拳的能量蓄发就是通过身体所有部位的‘特殊感觉而达到的。
      这时,就开始练到了太极拳的‘意,即骨肉分离就是习练太极拳的第一个意。我们以前说过,意是身体本身出现的条件反射,并非大脑意识。就拿这个骨肉分离来说,你就是用大脑意识或者意念去‘想、去‘意念一辈子,你也达不到骨肉分离的程度。骨肉分离是身体自己习练出来的功夫,即骨肉分离是通过身体自己的习练而达到的功夫,而不是‘想或者‘意念出来的。那些花架子太极拳就是因为不明白这些,妄想将身体应该习练出来的功夫去用‘想和‘意念去达到,其结果就是花架子,因为其身体根本就没有习练出功夫。
      骨肉分离之意,就在于用身体自己(不包括大脑意识、意念等)去感觉肉从骨骼上‘掉下来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大家所说的‘松沉。但是松沉绝不是松懈,松沉是通过压缩才能习练出来。即通过周身整体压缩而习练出来的松沉是能够蓄发出能量的松沉,而不通过周身整体压缩而只用‘意念去松沉的,那其实就是松懈。
      要想习练出身体的骨肉分离之意,就要通过习练压缩才能达到。即骨肉分离是功夫结果而不是习练方法和过程。在习练太极拳时要慢,为什么习练太极拳要慢?就是因为在具体习练重心转换时,右侧腿利用增加的一半体重生成压缩旋转,这就要求身体右侧要能够‘感觉到增加了的一半体重,然后还要利用这增加了的一半体重自然向下压缩这个过程就是让身体自己去感觉能量运行的过程,只有在非常缓慢的状态下才能达到!太极拳中的所有能量蓄发和运行,都得让身体去缓慢地体会和感知!”

十二,习练太极拳之根基-----重心转换(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