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严格、多么刁钻古怪,也还仅仅是外形动作而已!既然是外形动作而已,其对于身体之好处则只能限定在同样的外形动作,比如散步、跑步、体操、舞蹈等对于身体的好处之中了,绝不会比其他外形动作高明一丁点的。而习练真正的太极拳,是在习练能量蓄发,习练先天一气与精气神之后天能量之间的阴阳互补,返璞归真,锻炼五脏六腑,这对于身体之健身作用是花架子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的!
打太极拳,最好在习练出五行拳之一气之起落的功夫后再打,否则以太极拳的套路动作是很难习练出以心行气的。这太极拳之起式,为太极一气分阴阳之开端。身体先自然站立,两腿自然分开,两腿距离以感觉舒适、转换轻巧灵活为度。周身不可使肌肉紧张之蛮力拙力,也不可松懈,自然而然也。
然后启动心力下行,生成三心归聚之内缩能量,在百会抽合旋转,百会旋转压缩玉枕,玉枕压缩则头部微微抬起,如虎豹之头。玉枕压缩开始旋转脊柱骨节,能量沿着脊柱下行到命门。同时心力一启动下行则自然拉动胸膈膜与肺部下行,使得两肺抱心,外显含胸之态。心力后贴命门下行至尾闾,心力在命门、尾闾下拉脊柱,与百会旋转、玉枕压缩生成的神的下行能量合一,使得脊柱向后弯曲,命门后凸,形如反弓。然后心力在尾闾堆积,压缩尾闾。尾闾压缩就使得上半身好似坐到了胯骨之上。尾闾压缩后,身体会感受到心力下行而提引起来的上行能量,上行能量经过脊柱上行,胳膊则在此时随上行能量抬起,十指要有挺齐四梢之意,则在心力内缩与十指挺齐之间生成对拉拔长,双臂成弓,似曲非曲,肘虽离肋但要有护肋之意;手虽离心但要有随心之意。膝盖随心力下行而稍微弯曲。
以上心力只是下行到尾闾,并且尚未分出阴阳而生成周身整体压缩旋转,故以上所说的身体各部位之能量均非周身整体之能量,只是心力下行引起的上半身部分下行能量。此状态为启动心力之先天一气但是尚未分阴阳虚实之无极状态。此时身体外形就是头部上抬,膝盖稍微弯曲,上半身坐在胯上,脊柱后凸,双臂似曲非曲,双手位于心脏前部一尺半左右。注意,肩肘要随心力下行,故要沉肩坠肘,所以双臂千万不要抱成一个平面形的圆,而是如同虎扑之状。
下面开始无极生阴阳虚实。
心力在尾闾压缩后,驱动会阴向右侧旋转。心力在会阴向右侧旋转则将左腿能量抽合到右腿之上,周身整体在右腿之上生成压缩旋转,则左腿为虚,右腿为实。此时身体分开阴阳虚实。心力在会阴旋转后即经过气海向丹田翻转,进行河车运行。河车运行之能量翻转在右腿之上生成腰腹折叠,此时身体重心完全转移到右腿之上,左腿全虚。身体在右腿之上的腰腹折叠生成周身最剧烈之压缩旋转,河车运行和腰腹折叠生成精的能量。精的能量下行到膝盖,压缩膝盖,使得膝盖上下之大小腿腿骨随膝盖的压缩而旋转,但是不能弯曲膝盖。精的能量从膝盖继续下行到昆仑,压缩脚跟,此时身体下行能量获得地面给予的上行上下贯通之力,即气的能量。上下贯通之力上行使得脚踝也向右侧旋转,脚踝的旋转又反向压缩脚跟,将上下贯通之力随腿骨上行。脚踝向右侧的旋转又导致脚面也旋转,脚面旋转导致脚趾头压缩抓地,脚趾头压缩之能量随脚面旋转从小腿外侧上行,到尾闾后与上下贯通之力合一上行。这就在膝盖与脚跟、脚趾头之间形成根节气圈。只要根节气圈不被破坏,人体即便中节丢失也不会摔倒。气的能量继续上行到尾闾,与下行之心力合一为真气,这真气即为人体先天一气与后天之气合一的产物,即内外合一之能量。真气之一部分从尾闾、命门经脊柱三关上行,压缩玉枕,旋转百会,为神之能量,生成虚领顶劲。虚领顶劲在心神抽合下向印堂下行,压缩印堂,印堂压缩导致玄鹰旋转,玄鹰旋转压缩舌头,下行能量由舌头接引下行到心脏,与心力合一。
十一,太极拳之起式(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