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开始转换成为在左腿之上的压缩,则周身整体开始在左腿之上生成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周身整体在左腿之上压缩旋转的同时,各个气圈联动,将周身能量在左右腿之间的阴阳转换贯通到双臂,使得前左手拉回,后右手推出。此时身体是左蓄右发。
切记,双臂随周身能量阴阳转换而动,不可刻意前伸或后拉双臂,导致胳膊与周身脱节。这劲力之蓄发在技击实战中是不需要过大的空间距离的,只需稍微一动即可。这运用之妙是无法言传的,大家习练到位了即可感知。如果此时为了打击到对手而刻意伸展手臂,则会反被对手制住。太极拳之技击实战,使用的是自身能量与对手能量之阴阳转换,这能量之阴阳转换的妙处就在于只要在自身与对手劲力的接触点之上进行能量的阴阳转换就可制敌。这就是有些人仅仅手指受力就会摔个嘴啃泥的原因。
刻意伸展胳膊打击对手,就是在使用自己的胳膊之力对抗对手胳膊之力;而让胳膊随心、随身体之能量蓄发而动,就是在使用自己的周身整体去对抗对手的胳膊。
陈长兴先生所说的六进,其实就是在用足、身之进而达到进逼对手身体之用处。
要使得胳膊时时刻刻处于对拉拔长之状态,丢了对拉拔长,就会丢顶。对拉拔长的能量运行就会使得胳膊像弹簧一样,会随对手之力而伸缩。所以这胳膊必须随时保持挺齐四梢与三心归聚的对拉拔长,自我感觉这胳膊与周身整体总是肉头头的,即感觉到胳膊之内蕴含巨大能量,又感觉到胳膊伸缩自如,蓄发随心。胳膊如果失去了这种状态,就死了。胳膊可以伸直,也可以全部缩回,也可以似曲非曲,但是总要在对拉拔长而成弓的状态。并且胳膊中能量的对拉拔长不是只存在于一条胳膊之中的,而是在双臂之中对拉拔长的,故双臂之动总是对拉拔长生成的,那太极拳套路动作就是如此安排的,总能够使周身生成对拉拔长。
此时周身整体在左前腿生成完整的压缩旋转,形成左蓄右发之三体式。此懒扎衣,即五行拳之崩拳、横拳也!
周身整体在将原来右腿之上的压缩旋转向左腿阴阳转换之时,右腿逐渐为虚,左腿逐渐为实,待周身在左腿生成完整的压缩旋转后,左腿为实,右腿为虚。此时身体在左腿之上向左侧的旋转将右腿抽合抬起,后跟左腿一步,双脚左前右后并拢。这个动作就是武氏太极拳有名的后腿跟步的动作。这后腿跟步的动作,是为了适应周身整体在一条腿上生成完整到极致的压缩旋转而自然而然所至。如果没有这一后腿跟步,则周身无法在一条腿上生成完整的压缩旋转。
这单重之拳尚需后腿跟步才能够生成完整的单重之压缩旋转,那弓马步之双重拳,焉能生成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现在部分陈氏太极拳传承人已经认识到双重之病,但是又不敢公开反对双重,故大肆鼓吹“虽有双重之形,但有单重之意”之谬论,想其处境,大约与当初杨露禅先生和武禹襄先生之境地一样也。当然也不排除其根本不明太极之道而只是在生拉硬套拳论而已!
正是因为武氏太极拳这一小小的“后腿跟步”,才使得武氏太极拳之心力在所有太极拳中最为强大,因为这后腿跟步之动作使得武氏太极拳能够生成最极致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心力之强大与否,是与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的精气神的后天之气有直接关系的,因为人体之先天一气就表现为心力,这个心力是需要“直养”才能够强大的,而直养心力之先天一气的,就是通过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而习练出来的后天的精气神之气!所以只有将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习练到极致,那心力才会被直养而强大到极致!
十三,太极拳之左懒扎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