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三章,青花柳叶双燕笔筒[1/2页]

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齐东野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张菊听着沈瑜讲解王步的作品特点,同时与手上的瓷片进行比对。
      这些从未了解过的知识,让她听得十分入迷,直到沈瑜停下讲述之后,她还没沉浸其中。
      沈瑜静静的等着对方消化那些信息。
      半晌之后,张鞠拿起手边的杯子,慢慢喝了一口咖啡。
      沈瑜说道:“随着收藏越来越热门。近百年的瓷器中,也会出现热点。清末民初的大师们,也会变成人们追捧的对象。所以”
      他把带有储秀宫地款儿的瓷片,拿放回保鲜盒。
      “你捡的漏,自己留着。回去用消毒液把它仔细擦干净之后,当个样品保存也不错。”
      张鞠沉吟片刻,问道:“我没明白,你说的这位王步,为什么要用储秀宫款识?你说的虽然有道理,但是似乎不能证明着就是王步的作品。”
      沈瑜想写,应该怎么说服对方。他大概理清思路后,就先从王步这位高手说起。
      “王步字仁元,号竹溪。其父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的青花画手。所以,他学习制瓷是有先天优势的。
      他采用水墨画的技法绘制青花,创造出大方、清新的作品。所作青花,画意浑厚、清新、简洁、淳雅,运笔自如、流畅,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刚才,我说王步早年制瓷用的款识一般是仿古款识,除了仿康熙,乾隆的款识之外,还有别的仿古款识,储秀宫款识,应该是他早年仿古的作品,因为篆书方款的书写方法,与现存样本如出一辙。
      他晚年所作青花瓷,常署“陶青老人”的款识,与瓷片上的款识风格不同,再配合胎质与青花釉色的佐证,基本可以确定,这是王步的作品。”
      张鞠摇了摇头:“我听的有点头大。不过,这一趟总算是没白来,还真听到了不少东西。
      如果有不明白的,我随时给你打电话咨询你,不准嫌我烦。”
      沈瑜说道:“怎么会呢,美女的电话,我随时恭候。”
      张鞠瞪了沈渔一眼:“去,别说这笑话,我们单位那些老油条。说这些笑话比你厉害多了。”
      她需要回去消化今天的收获,两人在车站分开。
      沈瑜回到家,立刻开始清洗四片儿。
      今天收获可是不少,他没有对张鞠说谎,这些瓷片都是清末民初的东西。只不过,他在挑选时候,刻意留心,尽量找那些能够凑拼成完整形状的碎片。
      因为,他在看到瓷片的那一瞬间,就想到了一个可能。
      自己有修复空间,如果可以把这些碎瓷片恢复原貌,那就等于,把瓷片变成了完好的清末民初瓷器,两者之间的价值悬殊巨大。
      他先把瓷片按照釉色分类,然后按照造型再次分组,把看起来大概能拼成一套件瓷器的碎片编成一组。
      不久,在他的书桌上,首先成组的瓷片,是青花瓷,大概可以拼成一个笔筒的形象。
      沈瑜像玩拼图游戏一样,仔细实验瓷片的拼接次序,又从这一堆瓷片中反复寻找,最终结果是,缺少了几块瓷片,无法拼接完整。
      最大的破损,就算是笔筒底足少了半块,只留下了“*吾*之斋”的篆文方款。
      沈瑜反复回忆知道的底款,终究猜不到是谁用过的款识。
      他看着七零八落的笔筒,估计瓷器当时碎的很厉害,有一些碎片,无论如何也补不上了。
      暂时没有办法,他先把这个笔筒的碎片放到一边,又开始整理第二组瓷片。
      第二组瓷片也是青花瓷,大概拼接出来的形状,更像是一个青花瓷的空心圆球,上面带有干雕玲珑点。
      所谓玲珑点,就是在瓷胎上雕出了镂空点,施釉烧制之后,这玲珑点就变成半透明或透明状态。
      沈瑜想象着瓷器复原后的器型,觉得这种形象有点儿像灯罩。
      他反复模拟拼接,从这一组瓷片中,大概拼出了一个圆形的青花瓷灯罩。
    

第七十三章,青花柳叶双燕笔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