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音随即看向了考题。
一看,竟然是策问三道。
初音记得以前大昭的科举考试都是先考经义,这一次竟然先考策论。
考场已经开始报题了。
这是考试的流程,在开考后,会有人负责报题,而考生需要确认自己拿到的考题是否有误,有误的话要第一时间向考官反映。
初音仔细听了一下,自己拿到的考题没有错误。
于是她便开始构思了。
第一题只有四个字:浮费弥广。
初音明白这一题的题意是指朝廷开支越来越大,入不敷出,应该怎么办?
浮费弥广是现象,而作为考生,她需要根据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初音想,大昭王朝的帝王是真的愁坏了,第一题就考的是银子的问题,可见他有多急。
初音想了一下,要解决朝廷的开支问题,那得做到开源节流。
怎么开源,那自然是增加税收,初音想到了现代的很多税收制度,比如阶梯制个人所得税,比如商品的增值税,又比如房产税之类的。
但是这些初音都没有写上去。因为她不用想也知道,阅卷的考官们如果看到这些比较另类的内容,应该是立即就能想到这答卷是她林初音的。所以她决不能让他们认不出。否则,他们有可能故意给自己打低分,让自己落选。
初音在又仔细思虑了一番,最后将华国古代明朝时期首辅大臣张居正大人实施的“一条
第68章 大昭的皇帝是真的愁坏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