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华知道,目前,自己这位皇帝兄弟,没有足够的人手可以使用。
      虽然说他成为了皇帝,但是朝臣们却不愿意依附在皇帝身边。
      因为只有皇帝足够弱,朝臣们才可以更加的肆意妄为。
      毕竟谁都不喜欢自己头上有人管着自己。
      而想依附皇帝的官员,大多品级不高,依附皇帝的目的,更多的只是为了可以让自己快速升迁,要说他们和皇帝是一条心的,那也说不上。
      一些小事这些官员或许会为皇帝办,但是一些大事,尤其是得罪大多数其他官员的事,是没人愿意的。
      毕竟依附皇帝也只是为了当更大的官,而得罪大部分同僚,可不是好事。
      哪怕有皇帝在背后撑腰也不行,毕竟在官场,得罪的人太多,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就算可以依靠皇帝的信任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但是一旦失去皇帝的支持,或者换个皇帝,那么必然会被其他官员清算。
      所以像目前的情况,真的没有多少朝臣真心实意的帮助家和。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华夏很多皇帝喜欢用宦官的原因。
      毕竟宦官因为特殊原因,很难和朝臣尿到一个壶里去,再加上宦官特殊的生活环境,皇帝有时对宦官的了解,是要超过朝臣的。
      就好像赈灾粮的贪墨一事,从灾情发生到现在,已经有快五个月了。
      高价粮,贪墨赈灾粮这些事情,难道真的没有传到留川城?
      不,王华知道,留川城肯定有关于赈灾粮贪墨的传闻,甚至很可能有灾民前来留川状告贪官。
      毕竟兖国并不像南梁和北陈那么大。
      可为什么朝堂之上,关于赈灾粮的讨论少之又少呢?
      很简单,因为那些可以站在朝堂上的官员,很可能同样是赈灾粮贪墨案的获利者。
      毕竟赈灾粮贪墨这样的大事,地方官肯定要和中央打好招呼,不然为什么派出去的监察人员从来没有报告过贪墨情况?
      因为这些派去的监察人员本身就不是清廉正直的官员。
      真正为国为民的官员,是不会成为监察使的。
      就算有传言出现在留川城,他们也不会管,至于那些来留川告状的人?
      这些没权没势的灾民如何出现在皇帝面前?
      至于前往其他部院府衙告状,那不成了堂下何人状告本官这种剧情了。
      而已经目睹过灾民处境的王华,自然知道,再不理会灾民的死活,暴乱必然发生。
      毕竟饿极了的灾民,造反对于他们来说,何尝不是一条活路呢?
      而一旦兖国生乱,南梁和北陈肯定会横插一脚。
      这种事情是必然的,这既是因为兖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因为兖国国力的不足。
      对于兖国而言,南梁和北陈都是他惹不起的存在。
      所以,王华下了一个决定。
      “陛下,臣弟愿意成为灾情监察安抚使,为陛下巡视灾情,惩戒贪污,安抚灾民。”
      家和看着王华,心里开始衡量让王华成为监察安抚使的可行性。
      最后思考一番过后,家和发现,目前来说,王华确实是灾情监察安抚使的不二人选。
      灾情监察安抚使,有两个责任,一是负责监察官员有无贪污情况。
      二,则是安抚灾民。
      而像监察安抚使这种官职是十分得罪人的,所以一般来说,是没什么人愿意成为监察安抚使。
      再有,监察安抚必定是要官职,身份不低,不然很难压服沿途的官员。
      而以王华的身份担任监察安抚使是没有问题的。
      作为亲王,其的身份地位可以说在目前的兖国,是仅次于自己的。
      而且,作

第39章 困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