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零二章周天[1/2页]

黄庭大千 凤鸣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毕竟,神军的存在,本就是集众之大成。
      所谓集众,其精华就在一个‘众上。人多则势众,势众而力强,集‘众之力,投鞭断流,担山赶月,移星换斗,神魔皆惧。
      这,才是集众之道,亦是兵家练法的正宗路数。
      若有一员兵家神将,坐镇神军中枢。以本命兵家神魄,合乎众军兵势,神军所能爆发出的力量,就是神圣都要暂避锋芒。
      可以说,一支强悍的神军,足以延续百万年运数,天下邦国诸侯、世卿之家,莫不梦寐以求。
      但,前提是整编的神军,才能镇压运数。若只是小股的神军战师,只能说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姒伯阳颔首点头,轻声道:“我也想看看,备受天下人追捧,号称可以弑神的地煞神军,真实战力到底如何。”
      “只希望,不会让我失望。让我越国百万钱粮,就这么白白损耗。”
      对于巨神兵战力,越国上下仍然有所疑虑。五十日百万钱粮,就是十万战兵,都未必能有如此消耗。
      如此庞大的糜费,要是不能显示其应有的价值,就算姒伯阳威望极高,亦一样压不下一众重臣的非议。
      越国终究只是初立,而且因为连年大战小战,被战事拖累。国中库存的钱粮,并不十分的充裕,底子太过单薄。
      所以,越国上下不可能允许,将宝贵的钱粮,耗在这么一个华而不实的无底洞上。让这个无底洞,耗干越国的血髓。
      当然,要是巨神兵表现惊艳,让越国上下看到巨神兵的巨大价值。越国重臣们未尝不能把筹码,压在这一支地煞神军上。
      这一切还要看巨神兵的表现,是否值得这些时日以来百万钱,以及日后超过万万钱粮的付出。
      如果,当中收获远大于付出,就是拼的国力大损,也是值得的。
      ——————
      五日光景,匆匆而过,
      在这五日,扬州七十二诸侯,各方列国使节纷至沓来。
      有?关隘内外,各路诸侯使节驾马乘车,庞大的使节队伍,陆续进入关隘。
      随着各路诸侯使节的到来的,还有一股喧嚣浮躁之气,不知何时开始在有?关弥漫。
      越国一方,虽然明显的察觉到了这股浮躁气。
      然而,七十二路诸侯派遣的使节队伍,陆陆续续而来,当中鱼龙混杂,就连越国对此也没有办法,只得让驻军多加警戒。
      “……”
      有?关隘的一栋楼阙上,姒伯阳带几位心腹重臣居高临下,望着楼下往来的使节队伍,看着各路诸侯使节在此擦肩而过。
      这七十二路诸侯的使节,其中有的诸侯互为亲善,有的诸侯几乎仇寇,有的又形同陌路,个中关系错综复杂。
      除当事人之外,谁也不知这些人,谁是友,说又是敌。
      但此刻,七十二路邦国诸侯使节,却又聚集在这座有?关里,一起见证越国的重建。
      中行堰轻声道:“上君,盛典之期将近,天坛那里的守备,是否要在加重一些。”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一带,各国使节来往频繁。这些人中,不乏有对天坛,很感兴趣者。”
      “天坛那边,也已经抓了十九个暗谍,这些人都是来自各个邦国。您看,咱们应该如何处置?”
      姒伯阳直接摇头,道:“处置什么?不用处置,几个暗谍而已,而且谁能说他们招供的邦国,就真是他们背后的邦国?”
      “这些鱼目混珠,混淆视听的手段,不要告诉我,你们竟然不知道?”
      “既然这些邦国,对天坛那里,如此感兴趣,那就让他们看个清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十几个暗谍,都好吃好喝的招待着,等我开国盛典完成,再将他们按着自己交代,‘送还‘各家。”
      姒伯阳漠然的看着关隘里,升起的丝丝红尘气,道:“呵呵,到时,自有人会处理他们。”
      中行堰闻言,立即洞悉姒伯阳的心思,道:“上君这招,妙啊!”
      “将这些暗谍送还各家,不落人口实不说。咱们还能废物利用,借着这些暗谍,试一下这些诸侯的成色。”
      “这可是难得的机会,试一下这些诸侯,还是有好处的,反正是惠而不费,何乐而不为呢?”
      姒伯阳道:“虽然,七十二路诸侯,除那几个大国之外。诸侯实力参差不齐,有的还不及咱们越国的一个氏族。”
      “可诸侯终归是诸侯,再弱小的诸侯,也是人君,位格上远非一般氏族可比。咱们也是从弱小走来的,不能小觑这些诸侯。”
      “尤其是天下日渐动荡,一旦礼乐崩坏,群雄逐鹿。谁知此刻,某一家不起眼的小诸侯,能不能趁大势而起。”
      中行堰拱手,道:“上君教诲,臣铭记于心。”
      对于中行堰恭谨之态,姒伯阳洒然一笑,其中包含着满意,亦或是赞许之意。
      遥想当年,姒伯阳初即位的时候,这三辅臣的桀骜,再一看如今,三辅臣的恭顺。让人不得不感叹,时过境迁。
      姒伯阳似是想到什么,问道:“对了,三苗的使节,还没有来吗?”
      “这……”
      一提及三苗这个庞然大物,一众心腹重臣无不面露迟疑。作为扬州霸者的三苗,只凭其名,就对扬州诸侯有着莫大威慑。
      毕竟,诸侯之位,有君、伯、侯、公四等,其三苗姜姓之国,已是诸侯中的顶点,世称为姜公,横压扬州列国百万余载。
      曲国虽一度能与三苗抗衡,可曲国只是一个国侯。古越号称小霸,但在其巅峰之时,也只是接近封侯,并未进一步封侯。
      由此可知,三苗的公位,在扬州诸侯中的分量。
      事实上,三苗姜姓确实是扬州唯一的国公,若非如此,如何做七十二路诸侯之长,成为扬州霸主。
      列国诸侯的公器、名分、底蕴,都被三苗姜姓牢牢压制。占据一州霸业百万载,三苗姜姓的强大,绝对超乎想象。
      因此,面对三苗之强,诸国畏之如虎。强如曲国、吴国,也只敢在暗地里,搞一些小动作,而不敢真的与三苗撕破脸皮。
      已退出山阴氏权利中枢多年的姒梓满,低声道

第三零二章周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