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小明正在县衙里伏案疾书,这几日他连日来在沿海村庄调研慰问,有了一些思路,正在写明年昌邑县的发展方略。
他并不知道,一场由辛清纯推动的富贵,正要落在他的身上。
第二日一早,张一丰先去了内阁。
顾爱农见张一丰前来,目光一时有些躲闪,但能坐上次辅之位的,都是千年的狐狸,目光只躲闪了一下,便恢复了正常。
放下手中公文,起身招呼张一丰坐下,又吩咐奉茶。
张一丰也不绕圈子,将辛清纯的请辞军功的折子递了过去。
这上折子的程序,此时已经无人计较。真按程序么?真按程序就不该让人家主动上这个折子。
顾爱农厚着脸皮打开折子,又厚着脸皮夸赞一句:“不愧是三元连中的辛清纯,文采就是好。”
张一丰咧了一下嘴,想说句啥又没说出来。
看完了折子,顾爱农看着张一丰的脸色,正要说几句宽心的话,却被张一丰截住了话头。
只见张一丰扬了扬手中那首《浣溪沙·感怀》,对顾爱农说道:“辛家小子之所以答应主动写了辞功折子,是有一个条件。”
顾爱农扬了扬眉毛,声音低了下来:“什么条件?”
“辛清纯可以不要这个军功,但这三山岛战役的功劳不能埋没,他想将这首功之位让给昌邑县令鲁小明。”
顾爱农闻听,一颗心重新又放回肚子里:“这个好说,本官做主应下了。”
这三山岛战役,朝廷定的是大捷,本来就有鲁小明不少功劳,无非就是将这功劳的比重加大一些。
在这些内阁要臣的眼里,县令什么的,何曾放在眼里。
正经是辛清纯这从四品,再往上升,那才是牵一发动全身,越接近金字塔顶,越惹人瞩目,越不好安排。
听到顾爱农应下此事,张一丰茶也不喝,起身将《浣溪沙·感怀》交给顾次辅,转身回翰林院去了。
顾爱农看着张一丰走出房门,扶着椅背坐下来,打开手中纸笺:
一尺方笺困此身,每因笔下费精神。可怜虚妄已三春。
大事于今惟去病,山花到死不栽盆。何须风月苦留人。
顾爱农掩上这首词,一手扶在眉间,狠狠地摁了两下。
大事于今惟去病,山花到死不栽盆。啧,既然身在朝堂,如何能由得了自身?不过这小子倒是有股子志气,也罢,我就豁出去这把老骨头,为那鲁小明推上一把。
有了辛清纯这封辞功的折子,在内阁的推动下,停滞了多日的三山岛大捷后的封赏事宜,又开始缓慢而坚定地启动起来。
这一回兵部得了内阁的意图,兵部功授司和职方司的动作前所未有的快,那架势,好像要趁着过年封衙前,就要把这事办完的感觉。
“这不是这帮家伙的常态。”杜维这一天来辛府拜年,
第217章 封赏那些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