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看将作监现在一千零五十人,架构上是有欠缺的。
经过半日的闲谈,辛清纯如梦初醒,现在的将作监忽略了什么?忽略了科技研发。
这是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穿越前,科研可是各个企业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门。
研发分两种,一种是理论研发,一种是产品研发。
这两种研发,在将作监中,居然是空白。
那么问题来了,在本朝应试八股的背景下,凭着四书五经考上来的这些官员,具备这种能力么?
前文说过,工匠的社会地位,在这个时代是很低下的。
接下来的话题,三人围绕着这个问题又进行了长谈,于侍读毕竟年长,久在翰林,眼界还是宽了一些,竟还真让他说出几分道理来。
“工匠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凡有些才能的人,大多不会去选择这个职业,这就影响了各项生产工具创造性的缺乏,将作监需要的人才,就很难去寻觅。”
于侍读这番话一出口,辛清纯和段无涯二人纷纷点头。
“从社会原因上来看,我朝经济水平高,就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更好追求产生了需要,我们需要更好的居所,因此要依赖工匠建造技艺的进步;我们需要更多的优质粮食,就对耕种工具的进步产生了需要,这也依赖工匠去制造更多更好的耕种工具。”
辛清纯频频点头,抬手给于侍读续满了茶。
于侍读笑道:“不喝了不喝了,七杯喝不得也,惟觉两腹习习清风生。”
“哈。”辛清纯扭头看了看天色:“我来做东,咱们边吃边聊可好?”
二人纷纷响应,走出值房。
即将走出翰林院时,恰巧遇到张编撰回来,于是三人招呼着张编撰同去,张编撰也有意与辛清纯这个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乾秉帝的红人多亲多近,于是也不客气,四人共同来到了不远处的一个酒楼。
落座后,辛清纯这个不差钱的穿越者,毫不吝啬地点了一大桌子菜肴,又吩咐上了一坛好酒。
一杯酒下肚,于侍读继续刚才的话题说道:“还有一个就是民众的认识问题,这个要改变起来,很难。”
夹了一口菜,细细咀嚼完毕,于侍读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制度上,我朝已经废除了所谓‘匠籍制度,工匠们不必像前朝一样,代代相承,长年累月服役于官府。但是意识上的转变,恐非易事。”
于侍读说到这里,几人又提了一杯。
将酒饮下,辛清纯已经隐隐地抓住了什么。
穿越者的优势,在这一刻又一次显现出来。
宣传。
这是他的老本行,在穿越前,他就是主管政工宣传工作的一个中层干部,二十多年做下来,对各种形式的宣传,辛清纯了然于胸。
朝廷有邸报,井市间有说唱,这两种形式,就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宣传手段。
&nb
第220章 工匠也翻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