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0章 截然相反的态度[1/2页]

不负大明不负卿 十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对于朱翊?的秘密出走,万历皇帝生气归生气,但在李太后面前,他还是既老实又规矩,不敢怎么样。
      所以李太后找他谈话时,并没有冷场或发生不愉快。
      朱翊?写给他的信他也看了。
      因为给他的信与李太后的信是分开的,加上又有火漆封印着,万历皇帝也就没有将信交给李太后过目。
      当然李太后的信也没有给他过目。
      谈话没有涉及到朱翊?“身遭不测”的话题,李太后觉得不合适。
      一来两个都是自己儿子,二来也不能这样揣摩、怀疑。
      万历皇帝显得很大度,无论李太后说什么,他都表示理解、认可,一个劲儿地点头,还明言当时不过一时之气。事后一想,过去也就过去了。
      李太后颇感欣慰。
      谈话中肯定绕不开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朱翊?坚决选择秘密离京?
      李太后给出了不忍离别的理由,同时还指出皇子即将降临,朱翊?不愿牵动朝臣为他劳心劳力……如是这般说,反正万历皇帝都表示理解。
      李太后原本以为将会是一场艰难的谈话,没想到风轻云淡地过去了。
      风轻云淡得都有点儿不正常。
      李太后倒是没觉得什么,万历皇帝的态度越好,她越高兴。
      然而,事后与冯保谈及此情时,冯保却高度警惕起来。
      但他也没有对李太后明言,之前若非李太后紧紧逼问,他也不会抛出“身遭不测”或“危险”之类敏感的话题。
      既然意识到了,冯保就不会只是想想,反正在京外的活动相比较而言,要比在京城里似乎还要方便稳妥一些。
      他想着四个人离京,只有阳康年纪稍大点,可以说其他三个都还是孩子。
      可阳康是奴才命,奴才惯了的人无论做什么必定缺乏主子思维,万一途中真的遇到什么不测,他真不敢想象几个孩子该如何应付。
      尽管万历皇帝已经依了李太后的懿旨,诏告天下保护朱翊?,不让他受到任何滋扰,可那只是明面上的东西,约束力自然也仅仅限于台面上,背地里干什么谁能管得着?
      不然大明一朝皇室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冤假无头案了。
      因此,冯保还是高度警惕。
      毕竟,万历皇帝的“敏感”与“阴狠”他是见识过的。
      敏感不用说了,万历皇帝是个非常敏感的人。
      万历皇帝也有阴狠的一面,当初张诚不明不白的死去,冯保就感觉到了,只是没人敢随便议及。
      作为陪伴万历皇帝二十年的“大伴”,冯保自以为这点还是看得挺准的。
      万历皇帝在李太后面前乖顺,并不代表在其他人面前也这样。
      很明显的一个例子:万历皇帝恼怒地将申聪和那马夫抓起来还没有放。
      ……
      的确,申时行为此事很着急。
      事情都已经过去一天了,既没有见到万历皇帝放人,也没接到万历皇帝谈话的口谕。
      申时行只得硬着头皮,主动去找万历皇帝了。
      这事儿也只有去找万历皇帝,他不开口,锦衣卫谁敢放人?总不能去麻烦李太后吧?
      觐见的地点在东暖阁。
     &nbs

第340章 截然相反的态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