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54章 在皇上眼里一切皆有可能[2/2页]

不负大明不负卿 十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兴许大家现在也都看出来了,皇上非但不遵守不在意规矩,反而有心挑战那一切貌似并不合理的规矩,仿佛誓要破除一切规矩的桎梏。
      这才是皇上。
      任命努尔哈赤做高官,不过是皇上政策的冰山一角而已。
      与整个改革的进程相比,又显得有多重要呢?不过如此。
      这样一想,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在皇上眼里,似乎一切皆有可能。
      当然,重要的不是看皇上“另类”,而是要看政策所带来的“政绩”。
      皇上执政以来的“政绩”不用多说,官员们高兴,天下百姓更高兴。
      不高兴的恐怕只有皇亲国戚与士绅地主那些豪强大户人家。
      可那些人太富裕,吃得太饱了,不是应该吐出来一些吗?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千古不灭的宗旨。
      如果能解决边患,任命一个努尔哈赤做兵部右侍郎算什么?
      由于边患,大明可谓伤筋动骨,但最后问题却始终未能解决。
      由于边患,大明一退再退,已经逐渐放弃了许多地方的管理控制。
      退守中原,好,那中原的日子是否好过一些呢?事实证明并没有。
      因为你退人家进,他们甚至打到京城,甚至将皇帝都给掳走了。
      这才是血淋淋的事实。
      至此,反对任命努尔哈赤为兵部右侍郎的人,似乎才认清皇上的远见,同时也认清首辅与天官为何附和支持,谁都没有说一个“不”字。
      舆论逐渐转向一片大好。
      然而,终究还是没有几个人,能全部领会到朱翊?此举的深意。
      准确地说,是没有。
      京城里有谁能想到,朱翊?任命努尔哈赤,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希望通过努尔哈赤身上的进取精神,去激励莫气沉沉的大明官员?
      让大明官员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不要总以为自己天下第一,更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少数民族人。
      倘若不思进取,迟早会被人取代。
      放眼整个大明,此时此刻恐怕也只有与朱翊?交谈过的王象乾知道了。
      即便像李太后、陈太后、郑妙谨、张居正、冯保、潘季驯这些,已经知道努尔哈赤会危及大明江山的统治的人,也难以理解朱翊?的用心良苦。
      不仅此刻难以理解,他们这一辈子都不可能理解。
      因为他们不可能像朱翊?一样知道历史上的努尔哈赤就是建立了自立于大明之外的新兴政权。
      然后经过两代人的努力,事实上真的推翻了大明的统治。
      而他们还只是停留在朱翊?这个“预言”上,又怎么可能指望他们理解得有朱翊?那般深刻?
      况且以大汉民族正统自居的理念可谓根深蒂固,又哪能轻易被改变?
      正如一个人,发现别人身上的问题容易,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并决心改变那就太难了。
      让大明的官员承认自己莫气沉沉老态龙钟?这可能吗?
      即便有先知先觉的人意识到了,恐怕也不愿意承认自己不行。
      而要改变,无疑更难。
      ……
      。

第1654章 在皇上眼里一切皆有可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