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8章 礼崩乐坏[1/2页]

长乐主 三岁君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主公如今,可曾归府?”高宝德问道外面的侍从。
      外面站立着的随从这时摸了摸后脑勺,答道:“回禀侍中,主公尚未归府。”
      宇文邕昼寝罢就出了门,如今还没有归来?
      耕耕田而已,又不像是籍田祭礼那般繁琐,又何尝需要这么长时间?
      高宝德端坐,心中纳闷。
      不由得揣度,难道宇文邕真去行籍田祭礼了?
      那不应该啊……
      籍田那东西,一时半会儿,这才来了同州几天,籍田祭礼也是准备不好的。
      况且,以宇文邕的身份,现在真没必要行籍田之礼。
      籍田,或者叫“藉田”,是吉礼之一。
      吉礼,就是祭祀之礼。
      因为最开始的籍田之礼,完全是在祭祀,所以属于吉礼无有争议。
      每年孟春之月,也就是正月之时,先秦国家,在春耕前,周天子会率领众诸侯,亲耕籍田,以“敬天保民”,年年如是,举行这场天子亲耕籍田的典礼。
      天子是君父,籍田有“祁年”之意,意在天子替天下臣民,替自己的百姓,祈求个丰收硕年。
      男耕女织的社会,男子耕田,女子养蚕织布,是以皇帝亲耕籍田,皇后有亲蚕礼。
      籍田一度被前朝废止,直到汉代孝文皇帝刘恒之时,才被重拾回来。
      高宝德曾翻阅过《汉官仪》,里面就记载了籍礼举行之全过程。
      “先农即神农炎帝也。祠以太牢,百官皆从。皇帝亲执耒耜而耕。天子三推,三公五,孤卿七,大夫十二,士庶人终亩。乃致藉田仓,置令丞,以给祭天地宗庙,以为粢盛。”
      就是说,天子耕田,需拿着耒耜三推三返,三公走五个来回,少师、少傅、少保往返七个来回,大夫十二个来回,士和庶人,则需把全部的籍田都耕完……
      这工作量听着挺大的,可实际上,没有几个真正得在耕田。
      从天子往下,一个个的,都在偷懒。
      每朝如是,每代如是。
      《汉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今朕亲耕籍田以为农先,劝孝弟,崇有德,使者冠盖相望,问勤劳,恤孤独,尽思极神,功烈休德未始云获也。”
      简单讲,亲耕籍田,就是为了彰显品性,顺便替庶民求求丰收,毕竟天子是天下人的君父,若是君父不替自己的百姓儿子们想想,有些说不过去。
      汉代之时,天子的亲耕籍田之礼,还算是规规矩矩,有模有样。
      可到了后世,就乱成了一团糟。
      高宝德方才有片刻的疑虑,宇文邕是否会临时变卦,去亲耕籍田了。
      因为,此时的亲耕籍田已非天子独享之仪。
      原因就是礼崩乐坏。
      崩坏到了某种程度,谁人都想来当一当这个天子,自然就有无数野心家,照着汉制的亲耕籍田祭礼来画瓢。
      他们想的简单,他们想做天子,而天子需要亲耕籍田。
      那自己就亲耕籍田好了。
      准没错。
      都是谁,就不一一枚举了。
      给入土的诸公们,留个面子。
      自汉魏以来的野心家们,不论立国功成与否,或多或少都耕过名叫作“籍田”的这块地。
      今人善佛。
      如今有人言:“弥勒下现居兜率天宫,来世到娑婆世界成佛。向佛祖秋雨,届时必将雨泽随时,谷稼滋茂,不生草秽。一种七获,用功甚少,所收甚多。食之香美,气力充实。”
      高宝德不信这些,然后,也不信宇文邕今日,真把耕田当作祭祀了。
    

第138章 礼崩乐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