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十章:是在给你铺路啊,孩子![1/2页]

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自知自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两日后。
      乾清宫。
      一大早,六部尚书、内阁的六位大学士,以及太子朱高炽,便早早的等待在了这里。
      三日前,皇上从这里下诏,自罚三日太庙禁食。
      如今三日已过,也到了朱棣出来的时间了。
      很快。
      在众人的等待当中,朱棣在太监赵全的陪同下,缓缓走进了宫门。
      看到朱棣,那宫殿中的众人纷纷跪拜见礼。
      “问圣躬安!”
      朱棣缓步从他们的身边走过,随口道:“朕安,都起来吧。”
      随着朱棣的回应,在场众人纷纷起身。
      而朱棣也来到了自己的龙椅上坐好,开口的第一句便说道:“交代的事情办妥了吗?”
      尽管朱棣在太庙中对于太子他们的动向一直都一清二楚,可这表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的。
      面对朱棣的询问,在场众人以太子为首,自然是由太子开口回道:“回禀皇上,折子已经拟好,那摊丁入亩的完善之策全部记录其中。”
      说着,便将手中的折子递到了一旁走来的赵全手中。
      在赵全将折子递来后,朱棣装模作样的看了一遍,其实这些内容他早已知晓。
      在看完之后,朱棣便又问道:“折子写的不错,主意是谁出的?”
      朱高炽当即回道:“回皇上,折子是由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们一同撰写,而里面的主意,则是由儿臣家那小子,朱瞻基所出。”
      对此朱棣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但却皱着眉头问道:“既然主意是大孙子出的,那他人呢?为何不在这里?”
      闻言,朱高炽顿时一愣:“这.....”
      不等朱高炽想好如何回答,朱棣便立刻训斥道:“身为太子,监国几十年,却连个儿子都管不住,等朕死了,你是不是还要管他叫爹?”
      一上来,朱棣便给了朱高炽一个下马威,搞的朱高炽莫名其妙。
      不明白老爷子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可表面上却什么都不能说,只能乖乖听着老爷子教训。
      而老爷子在训斥过后,冷哼一声,立马便又顺着这话说道:“去,这主意既然是那浑小子出的,就把他叫过来一同商议。”
      本以为今日就算得不到老爷子夸赞,最起码也不会有什么节外生枝事情的朱高炽,好端端又被骂了一顿,心中别提多憋屈了。
      但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只能是继续维持着自己唯唯诺诺的样子,答应一声:“哎!”
      说罢,便亲自朝着宫外而去。
      太子府后院。
      朱瞻基的房间内。
      此时虽然已日上三竿,但因为昨晚与锦衣卫一同商议一些事务而睡的比较晚,所以今早上在完成了系统要求的任务后,朱瞻基便又躺回了床上睡回笼觉。
      正在酣睡当中的朱瞻基,全然没有察觉到老爹朱高炽此刻已经是气喘吁吁的坐在了他的身边。
      因为事关老爷子,朱高炽也不敢懈怠,这一路上是紧赶慢赶。
      如今那额头上早已经是满头大汗。
      平日里使唤别人时总感觉速度太慢,如今自己被使唤一次,朱高炽方知这有多累。
      虽然心里还在埋怨老爷子为何不随便叫一个太监来传令,专门折腾自己,但还是强忍着身体的疲惫,抓紧伸手将朱瞻基给叫醒。
      “臭小子,醒醒,臭小子.....”
      “你爷爷来了!”
      叫了半天都没有叫醒的朱瞻基,在听到朱高炽说到自己爷爷时,顿时从梦中惊醒。
      瞧着朱瞻基刚刚睡醒那一脸茫然的模样,朱高炽那张胖脸顿时挤在了一起。
      “我就知道,你爷爷的名号比什么都管用。”
      瞧着正笑着自己的老爹朱高炽,朱瞻基无语的说道:“爹,你这大早上的又发什么神经呢。”
      可老爹朱高炽却说道:“大早上?太阳都晒屁股了,还大早上。好了,赶紧收拾收拾起来吧,你爷爷让你爹我来喊你进宫了。”
      朱高炽这话不说还好,这话一出朱瞻基顿时急眼了:“又找我干嘛?那办法我说都说了,你们这些朝中肱骨自己商议就是了,商议完就去执行,一天没事尽找我干嘛?”
      “我不去。”
      说罢,又重新躺了回来。
      瞧着朱瞻基这副懒样,朱高炽突然间明白了老爷子为什么非要自己来找了。
      就这模样,别人来能行吗?
      八成又要死皮赖脸的不听调派了。
      就这,他这个当爹的不来谁来?
      不过,相比于上次向朱瞻基这小子询问那摊丁入亩之策出自何人之手不同,这次朱高炽倒是一脸的无所谓,说道:“你爱去不去,这次又不是你爹我叫你,是你爷爷,你要觉得这事你能躲得开,你就在这被窝里躲着,你爹我正好跟着你躲躲清闲,省得被你爷爷骂的狗血淋头。”
      说着,朱高炽还往那椅子后一靠,也不急了。
      而那床上的朱瞻基在沉默了片刻后,听着老爹的话也知道这么躲着不是个办法,弄不好时间耽搁久了老爷子自己就过来了。
      到时候要砍他头倒是不怕,万一来个什么关禁闭,可就瞎了。
      想到这里,朱瞻基只能是一脚踹开了被子,无奈说道:“走走走,走还不行嘛。”
      说完,便起身要去换衣服。
      一旁朱高炽瞧着自家这儿子那满脸幽怨的神态,更是大笑了起来。
      “别啊,你多睡会儿得了。”
      面对老爹的挤兑,朱瞻基也不理他。
      等换好衣服后,还连连打着哈气的朱瞻基便与老爹一同朝着皇宫中而去。
      片刻后。
      皇宫乾清宫。
      随着朱瞻基走进大殿,那坐在龙椅上的老爷子便阴阳怪气的说道:“哟,长孙过来了。”
      听着老爷子的话,朱瞻基简直都无语了。
      这一大早刚睡醒,老爹过来阴阳怪气就算了,老爷子这样。
      可眼前这么多人,朱瞻基也只能是无奈道:“爷爷,我爹刚刚才挖苦了我半天,如今您就不要挖苦孙儿了吧。”
      瞧着朱瞻基憋屈的模样,老爷子跟朱瞻基他爹朱高炽一样,一看就乐。
      好像拿着他这大孙子逗着玩儿似的。
      不过,这场中到底是有外人在的,老爷子身为皇上倒也没有太过分。
      笑过之后便渐渐收敛了情绪,然后对着场中的众人说道:“朕对这折子内的法子很满意,不过,这法子想出来是要实施的,如何在大明朝境内推行才是关键。”
      “诸位都是朝中大员,对这策令的推行,可有什么想法?”
      听着朱棣的询问,在场的众人也都进入到了商议国事的状态当中。
      第一个开口的便是老爹朱高炽,他一脸正色的躬身对老爷子行了个礼,便说道:“皇上,在这策令编撰的时候儿臣就一直在参与,所以还是比较了解的。对此策的内容,儿臣没有什么意见,这也的的确确是强国富民之措。”
      “可唯有一点,此策关系牵连甚广,不光是官绅,还有各地藩王,宗亲,甚至是一些乡绅,其中关系可谓错综复杂,若是一下便在整个大明朝内部推行,儿臣觉得不妥,任何一个大意就可能引起整个大明朝内部的......”
      老爹朱高炽这话说到最后,哪怕他是太子之尊,但那‘动乱二字还是没敢说出口。
      毕竟他此刻面对的是自己老爹,皇帝,在他面前说动乱,实在有些不太好。
      而老爷子似乎也明白太子的意思,并没有在意,反而直接反问道:“那按照你的意思,此策又该如何推行?”
      朱高炽沉默几秒,仔细酝酿了一下语言后,说道:“儿臣前几日在尚书房内偶然看到了一封折子,其上提到了一个词,叫试点。”
      “儿臣觉得十分有趣,顾名思义,这试点就是择一地作为朝廷策令前期推行的试验地,毕竟朝廷策令的推出只是在理论上可行,但到底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否有遗漏或者漏洞,我们谁也不能保证。”
      “所以在全国推行新政之前,暂且先选择一片区域试行,让这策令的问题通过实际的实行暴露出所有的问题和漏洞。朝廷在弥补之后,再行全国推动。这样就可以将新政推行出现的弊端降低到最小。”
      听到朱高炽的话,朱棣的脸上却是隐约露出了些窃笑之意。
      但直到那朱高炽说完自己的想法后,朱棣这才缓缓点点头,然后笑着看向了一旁压根没有一点精神头的朱瞻基,说道:“臭小子,你爹在说你提出的试点之论呢,这你最清楚,出来说说吧。”
      老爷子的话一出口,被叫过来的朱瞻基倒没有什么反应,可一旁的老爹朱高炽,却明显的愣了一下。
      “皇上,那试点之论,是这小子提出来的?”
      朱棣瞧着朱高炽那惊讶的神色,却只是冷哼一声,道:“就说你这个当爹的不称职,连你儿子都会些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当的爹。”
      听到老头子又开始挤兑自己,朱高炽是满脸无奈,心里滴咕:平日里你不经常说这小子是你教育出来的嘛,现在又怪我这个当爹的不称职了?
      不过嘴上还是乖乖的说道:“皇上教训的是。”
      说完,又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朱瞻基。
      此时场中被所有人注视的朱瞻基,整个人看起来却没有一点精神,眼皮耷拉着来到场中,回话道:“回爷爷的话,孙儿觉得我爹说的并没有什么问题,这税收革新的事情关系到整个大明上下。”
      “加上摊丁入亩前所未有,以及官绅一体纳粮牵扯甚广,指不定一些地方上的豪绅便不满朝廷举措,一两处闹起事来并不打紧,可要一起出现,就不好了。另外,孙儿觉得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说他们真敢行那悖逆之举,孙儿倒不觉得他们有那胆子。”
      “毕竟这些人都是富裕家世,这人一有钱了就惜命。”
      “不过,孙儿却觉得他们很大可能会拒绝执行朝廷的策令,不遵法度。若是全国推行,到时遇到的阻力定然不小,朝廷到时派遣各地去推行的官员数量太多,朝廷可能疲于应对。”
      “这推行新政就好像打仗击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若朝廷无力推行,致使新政难以推行,等腾出手再想推行,阻力会越发的大。还不如先择一地推行,集中所有力量针对一地。”
      朱瞻基虽然人看起来无精打采,但这说出的话却十分在理,句句都掐准了要害。
      所讲述的道理也十分的清楚明白。
      在场众人在听到后,都是不由自主的跟着点头。
      而老爷子朱棣在听完后,也点点头,给予肯定的说道:“集中所有力量针对一地,说的不错。”
      说完,又看向了周围其他的大臣,问道:“那诸位呢,对此可有什么不同想法?”
      一旁的大臣们互相对视一眼,随后躬身对着朱棣说道:“回皇上的话,之前在尚书房时臣等便与太子殿下商议过此事,都觉得此举甚妥。”
      “既然所有人都觉得应该先设立一个试点,那便按照诸位的意思来办。不过,这试点,又该选在何地?”朱棣继续问道。
      说到这里,朱棣看向了一旁的内阁首辅杨士奇,说道:“杨士奇,你来说说。”
      听到朱棣点名,虽然不明白皇上为何会在众人当中专门选到了他,但杨士奇还是慎重的思考了下后,说道:“回皇上,微臣觉得,此次新政试点的地方不能太大,但也不可太小。大则失去了试点的作用,小则不足以体现新政弊端。”
      “最好是以一行省之地,作为试点。”
      听着杨士奇的话,朱棣虽然有考较之心,但并没有表现出最终的态度来。
      反而转头看向其他人,问道:“诸位觉得呢?”
      众人对视一眼,纷纷附和道:“臣等赞同.....”
      朱棣点头:“既然这试点定了,大小也选好了,就剩这地点了。诸位,谁有合适的想法啊?”
      见众人没人应话,朱棣便再次看向了朱高炽,问道:“太子,你来说说吧。”
      听到这话的朱高炽也没含湖,随即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回皇上,儿臣觉得以山西为试点最好。山西行省自元末后便没有受到太多的天灾袭扰,其民力还保留完整。”
      “虽在移民之策上迁移出不少的百姓,但根基犹在。其他诸多北方行省虽有恢复,但与山西行省比起来还是有些不如。既然是试点,自然是以人口众多的行省最好。”
      “加上朝廷今后会迁都北平,选一北方行省作为试点可以点阔面。”
      “所以儿臣觉得山西行省最为合适。”
      听着朱高炽的话,朱棣再次看向了其他人。
      但这个结果从太子的口中说出,自然是之前就与内阁以及六部尚书商议过的。
      如今太子提出后,自然是无人反对。
      见此,朱棣最终将目光又投到了朱瞻基的身上,问道:“大孙子,你觉得呢?”
      原本在刚来的时候还睡意朦胧的朱瞻基,如今在站了半天后,也渐渐清醒了些。
      听着老爷子的询问,按照朱瞻基原本的性子本来是不想多说什么的,反正说多错多,招惹的麻烦也多,让他们自己去商议就是了。
      不过,摊丁入亩这件事不简单,此事事关大明朝的根基所在。
      如今距离农耕文明巅峰只差一步的大明朝,这摊丁入亩是关键。
      迈过去,大明朝至少五十年无忧。
      同时,这件事是他登基之上也必然会去做的事情,如今既然老爷子和老爹他们愿意去替自己办,他还有什么可不高兴的。
      这不是省了自己的事情了嘛。
      所以,不管是为了自己日后的悠闲生活,还是为了大明朝几千万的百姓,朱瞻基还是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爷爷,孙儿觉得以山西行省作为试点固然无错,但有些过于保守了。”
      闻言,朱棣顿时来了兴趣:“哦?那按照你的意思,该选择哪里?”
      朱瞻基毫不犹豫的说道:“南直隶!”
      这话一出口,一旁的老爹朱高炽顿时皱着眉头说道:“南直隶毗邻京城,是整个大明朝最为富庶的地方,但,它同样是整个大明朝关系最为错综复杂的地方。若是在此地推行新政,其面临的阻力不可想象,风险太大,不值得。”
第八十章:是在给你铺路啊,孩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