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五章 增援南宁第一战[1/2页]

1658残明血歌 木子慎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嗯,继续求收藏,求推荐票,月票~~~)
      上了船,李柘才了解到,张煌言此次,并非一时兴起。
      从接到粮食和火枪的次日,张煌言就派人运回粮秣,给鲁王去了信,已经决定要去平南军占据的两广看一看。
      长江一役,南京战败,损失的不止是心向大明、得而复失的地盘,也不止是人力,损伤最大的是抗清、光复的信心。
      张煌言自己倒是无所畏惧,但他也明显感受到残兵两千余里回到舟山时,出征的那一抹激情火焰的消散,士气低落,缺衣少穿,若非他苦心经营,舟山基地怕是早已翻覆。
      此次到郑军求粮,也是逼不得已。
      谁知,还听说了延平王想要攻略台湾的想法。
      要不是见到了平南军李柘,张煌言非得和延平王理论一番不可。
      抗清就得在大陆,若是离了大陆百姓,便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还谈什么大业?
      去了台湾,谁知道还有几分振兴的心思?
      平南军就不一样了,孤军收复广东,进入广西,与清军屡次交战,自然不会走什么台湾,海外,若是根基牢固,互为犄角,颇为合适。
      若是平南军强盛至极,此番打破了4万清军攻击,张煌言归平南军指挥,也不是不可以。
      何义见到张煌言,倒是惊讶了一下,不过也没有多话,行礼之后,就和李勋商讨海战战术去了。
      一日夜快船奔驰,李柘便回到了广州,下令抽调第二镇、第三镇、第四镇各一协人马,并李柘亲军,组成西线援军,由李柘亲自率领,沿江而上,到浔州集结。剩余兵马,严加守备,防范湖南、江西、甚至贵州之敌。
      大军走后,李勋暂掌广州各地守备,兼管水师,夏时勉监管军械署等,郭之奇监管福建民事、与郑军联络等事宜。
      李柘一声令下,各军立即开始准备。
      张煌言被李柘指派的亲卫,先后参观了水师总镇、造船厂、军械署,亲身经历了平南军战事准备,集结,对效率大为赞赏,主动要求随军,观摩战力。
      李柘正中下怀,喜不自胜,当即邀请张煌言作为参军,参与军议,同入广西。
      五日后,平南军在广州西郊誓师,水师派出全部内河战船参与运输。
      在三水会合了从韶州南下的第四协,第十日,赶到了梧州府。
      连城璧派人相邀,大军休整一日。
      听闻赵布泰未向浔州进发,反而折向南宁平南军后路,有合围之势,李柘松了口气。
      若是清军不管不顾,长驱直入进攻空虚的浔州,那才叫一个惨。
      届时,不光南宁后路被断,桂林、梧州之间的水路,也会断掉,平南军若想支援南宁,就只能腿儿过去了。
      大概,是赵布泰率领精锐满兵、绿营,想一口吃掉三万明军,传檄而定广西?
      毕竟,打云南李定国,那么顺利,除了磨盘山一战,几乎没有什么大战役。
      至于守,李柘一点都不担心王兴,文村不到2万兵力能守10个月,南宁不在话下。
      想是这么想,计划还是得做。
      总督连城璧、参军张煌言、第四协协统陈永舜,第九协协统曹少达,亲军都司徐九亨等汇总军情谋划了半天,还是决定按照原先的计划:直击南宁府,里应外合,破围杀敌。
      第六镇的邓耀,麾下兵力战力不如前几镇,已经守城两月,再折腾下去,万一垮了怎么办?
      第四镇抽调的第十协高青林部,已进入浔州城,等待大军会合,李柘派人连夜传讯,命令向西继续打探。
      九月初的时候,李柘率领援军2万,到了南宁城外围八尺寨附近驻扎。
      前路已经和清军哨探交锋多次,赵布泰麾下刚经历云南战事,确实比尚可喜军伍士气要高不少,小队交锋,平南军优势不算大。
      此处距离南宁城不到三十里,清军顺山沿水扎营,守备甚是严密。
      李柘听了张煌言的建议,没有着急进攻,第一时间派出哨探,绕远沿山间小路前去南宁城外一探究竟,顺便也等一下还有两日路程的炮协。
      接连查看了好几次清军营寨之后,李柘放下千里镜,询问左右:
      “可有破敌之策?”
      “集中炮击!”
      “夜袭

第九十五章 增援南宁第一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