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六十二章 李来亨父子的态度[1/2页]

1658残明血歌 木子慎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慎之怏怏不乐,直接回了秭归,并没有在长沙多逗留。
      他记忆中的李柘,还停留在当年平南军意气风发、东出南下的时刻,也许意识到了此时作为占据将近四省之地、平南军主帅、周王殿下李柘的不同,一时间,也没有转过弯来。
      来之前,他以为都是为了抗清,都是为了大明,肯定能够继续援手,主动打开常德岳州通道,帮助忠贞营渡过难关。
      他父亲曾劝阻他来求援,但是他不太相信,结果,一如父亲所料。
      摊子大了,考虑的事情就多了,并不是像以前,说走就走,说战就战,说干嘛就干嘛。
      李慎之有些心累,但是他不怪平南军,事实却是如此,他之所以来求援,不也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存川北、夔东明军,尤其是忠贞营的实力吗?
      这些年,平南军逐渐变成了天底下最大的抗清势力,成为牢牢吸引清军围剿的一面旗帜,数次大战,都是在清军和平南军之间展开。
      这样的局面,已经给川北、夔东带来极大的好处了。
      最起码,平南军几乎无月不战,而川北、夔东,除了此次平南军相约会攻湖南之外,已经有数年,没有大战了,堪称平静。
      只有一个李国英,在川南骚扰过来,招降过去,不得安生。
      就连云南的吴三桂,在进军缅甸、俘虏永历皇帝陛下之前,也都是集中精力,在云南、贵州发力,四川几乎不看在眼里。
      归根结底,四川民众太少了,自己都勉强养活,拿什么供养大军?
      只有李国英,作为四川总督,不得不在川南坚持。
      就这,也是坚持了几年之后,才突然发力,借着永历皇帝被俘,才打开的局面。
      可以说,只要平南军存在,只要平南军保持进攻态势,川北、夔东,其实没有他说的那么惨。
      因为陛下被俘,动摇、投降的官员、兵将,是有,还不少,但是还未成为主流。
      尤其是,已经接**南军占领区域的夔东,信心充足,抗清意志,依旧坚定。
      一众老将们,依旧坚守在第一线,对于清廷的招降,无动于衷。
      对于要不要加入平南军,李慎之自己倒是无所谓,但是夔东、川北,肯定会闹上一番。
      已经习惯了各自按营头分别行事、自主决定,当惯了土霸王,享受惯了一言九鼎的日子,能不能接受平南军三个镇的编制,集中统一指挥,很成问题。
      忠贞营相对来说,还好说,无论是父亲李来亨,还是郝摇旗、刘体纯、袁宗第、党守素、塔天保、马腾云,好歹都是原先的大顺军余部,香火情深厚,彼此之间的配合,还算熟练。
      若是三个镇都给忠贞营,李来亨、郝摇旗、刘体纯各领一镇,相信会好说话很多。
      只是,李慎之将自己摆在平南军的位置上想了想,肯定是不行。忠贞营自己能不能挑出来四万五千精锐战兵,都很难说。
      按照平南军的标准,忠贞营,或许只能挑出来一镇精锐。
      川北、夔东基本上分为三部分,保宁、重庆、秭归,一个部分一个镇,这估计是平南军最理想的规划了。
      李慎之和父亲聊的时候,父亲认可了这个说法。
      毕竟平南军养兵待遇非常不错,伤残、死亡都能管一辈子,就连家属,都有长久优待。
      若是按照四川明军现在的规模、平南军现在的养法,若是全部供养,单独一个夔东,就能让平南军破产。
      平南军占领将近四省之地,才建了十三个镇,20万人,川北加上夔东,现在名义上都有十五万人了。
      四川本来还没什么人,几乎能当兵

第一百六十二章 李来亨父子的态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