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使了个眼色,自有三四人上前,将拔刀的武官拉开。
“平南军真是高看我等了,我等在常德,怎么可能管得到辰州、宝庆等地?他们也不会听我的。”
李三郎摸了摸脖颈,刚才被刀拉了一道口子,正在流血。
伸手看了一下手指上的血迹,李三郎放声大笑,气势满满:“王总兵就不要说笑了。湖南兵力,目前就你最多,辰州、宝庆等地,虽然不是你的直属,动动脑子,兵不血刃,难道不行?”
“要不是我家殿下想给你这个机会,你觉得平南军是攻不下宝庆,还是攻不下辰州?吴三桂如何,远在云南,他赶走了云南的平南军吗?”
“我家殿下仁慈,爱惜百姓,所以才派我来,良言相劝,若是诸位大人装糊涂,那就算了,告辞!”
李三郎说完,一甩袖子,转身作势要走。
走了两步,听见背后没有什么动静,心想,还是高看了他们识时务的水平,这才真正大踏步出门,临到跨越门槛的时候,哈哈哈哈笑了几声,张口说道:
“明日,平南军先锋抵达城下,届时,是战是和,便由诸君!”
伸手推开了拦路的清兵,李三郎出门上马,白旗掷地,甩鞭而走,一路大笑。
沿途的清兵没有得到上面的将令,居然任由李三郎出门,向东而去。
李三郎是走了,大堂上却成了一锅粥。
有叫嚷报效朝廷,死命抵抗到底的,有言说可以继续和谈,谈谈投降条件的,不一而足。
更多的人,看向了坐在上首的王平、任天行。
李三郎有句话说的没错,对于辰州等地,两人是有部分管理权的。
自从上一任偏沅巡抚卸任之后,新的巡抚尚未来到,对于辰州等地的驻军,暂时由王平代理,而这些地方的政务,暂时委托给了任天行代为管理。
这也是为什么李柘会下令直接到常德城劝降的原因。
只要常德降了,湖南基本就到手了。
届时无论是打云贵的吴三桂,还是攻四川的李国英,还是湖北的董学礼,江西、福建,都更加游刃有余。
无他,防线推进到了长江,和清廷对半分了长江防线,天险在手,能做的动作更多,也会更加从容。
王平、任天行当然也知道。
他们从大堂撤了出来,来到了总兵府的小书房。
不管清廷在北方是如何得势,起码在南方,目前看来,平南军确实是如日中天,就连昔日的平南王尚可喜都战死了,投降的官员也不在少数。
最起码,投降的心理压力,会少很多。
过去了,无非是换个地方做高官,对他们倒是没什么大影响。
他俩都不是旗人,曾经也是投降满清过去的,再降一次,没什么大不了。
只是,谁来提第一嘴,值得三思。
首先倡议投降的,肯定有好处,平南军起码会更加信任,但是坏处也更明显,清廷的矛头会更多的关注首先倡议之人,而不会在乎第二个、第三个都有谁投降了。
枪打出头鸟,道理在哪里都适用。
任天行有些想法、王平也有自己的想法,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一天。
能做的选择,其实不多。
俩人品着茶,谁也没有说话,尬笑了好半天,仿佛都读懂了对方的意思。
王平和李天成还是熟悉的,那么一个守城良将,最终都挡不住攻势,投降了。
自己还有当年私放李柘平南军南下的嫌疑,这么多年被摁在常德,心里没有怨气,也是不可能的。
到了平南军,只要收取了辰州等地,就能立即领一镇兵马,比李天成还威风,比现在手底下只有三四千人强多了。
说不动心,是假的。
他也看出来任天行的动心,知道他在想什么。
“要不……”
“要不……”
“王总兵,你先说吧。”
第一百六十六章 常德城的降与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