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九十九章 李国英的选择[1/2页]

1658残明血歌 木子慎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定国回到了他熟悉的四川,动作很快,打得很爽。
      没有了兵员补充的苦恼,不用考虑粮饷地方,有了平南军本部做后盾的他,凭借多年来的威名,迅速整顿了四川明军,就连谭文都不敢在他面前炸刺。
      第十九镇会同第十七镇,北上夺取了汉中,虎视关中,赵二虎所部调走之后,四川几乎只剩下了一个满编镇,谭文的第十八镇。
      可是,李定国丝毫没有考虑兵力劣势,反而向李国英麾下此前投降的明军将领,发起了招降。
      川北经过李定国精兵简政的整顿,仅仅一年多,就有将近5万老弱退出军伍,分田成了民籍,加上上山招揽山中寨民、引入湖广、河南贫民等举措,民籍人口增加了将近30万。
      李定国轻易就招降了建昌府,占据了除川北外,最大的粮草基地。
      不是李国英不小心,只是建昌这地方,还归属大明的时候,精兵强将先是抽了一波去保宁,等冯双礼去世,李国英到来,投了清军,又被抽掉了一波出征川南、叙州。
      尽管李国英还是留下了亲信驻军建昌,却还是被李定国钻了空子,在平南军改为大周,清军在安徽、山东节节败退的形势下,得知了最新战报的建昌驻军,掀起兵变,杀了满清官员,举城而降。
      李定国利用李柘给他的授权,整编降军,以降兵为先导现身说法,经历数次小规模交战,会同谭文将李国英重新逼回了乌撒府。
      李国英不退不行,吴三桂一心向南,已经攻陷了缅甸王城阿瓦,四川的战事只要没波及到云南,丝毫不在意。
      之前收降纳叛是爽了,可是需要的粮草、银饷也更多,吴三桂断了大部分的支援,李国英空有谋略,无法实现,只能不断后退。
      他有心退回贵州,却又犹豫不决。
      自从湖广沦陷,西南与京城互通消息便不太方便,只能依靠着断断续续的信使消息,以及周军的公开捷报,判断朝廷的动向。
      时日越久,越是心惊。
      大清不仅没有反攻的势头,反而被李柘逼近了直隶。
      胜则小胜,败则大败。
      一条条消息传来,不说手下的将士作何感想,李国英自己已是动摇了,从面对川北明军的咄咄逼人、连连进攻,到面对整编后的周军连连后退,降兵都制止不住,就很说明问题。
      可能,唯一让人高兴的是,他就算丢了四川,现在也不会被朝廷下旨夺职、抄家了吧。
      现在的四川,除了他,还有哪个笨蛋愿意来?
      但是,他动摇的,不是想投降,而是在思考,接下来去哪里。
      贵州?还是云南?
      吴三桂肯定早就和平南军、现在的周军达成了秘密协议,要不然云贵怎么一直相安无事,李定国占了建昌也没有继续向南,夺取粮草,而是盯着自己不放呢?
      要不然,吴三桂怎么敢断自己大部分的粮草呢?
      这种辽东将门的把戏,他见多了。
      一直向南,攻取缅甸的举动,也透露出了自立之心。
      纵然朝廷再赋大任,他估计也

第一百九十九章 李国英的选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