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一十五章 李柘偷笑[1/2页]

1658残明血歌 木子慎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对于谭文的心思,李柘当然没有想那么多。
      这一次的军事调整,除了考虑到战功、资格等方面,之所以额外调谭文到江西,一方面是有着爱护老上级的心思,江西毕竟条件更好;另一方面,确实也有逐渐消除第十八镇军阀私军倾向的意思。
      他就是谭家亲卫营营将出身,对于夔东十三家这样实际上的私军组织,自然是十分熟悉。
      一将领一营,父死子继,虽然能够保证战斗力和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团结,但是时过境迁,对于如今的大周来说,已经不合时宜了。
      曾经的大块势力忠贞营,已经被拆分成三镇,分布各方,第十六镇因为郝摇旗当时的私心,尤其不妙,经过商州、南阳两次血战后的补充,如今的第十六镇,除了部分将领,已经和当时的忠贞营没有什么关系了。
      这不是故意而为,而是私军走向国家军队的正常路径,也是坐在这张椅子上,最自然的想法。
      大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抱团,但是,不能把持军权,成为一将私军。
      所以,每次大战之后,才会有大规模的统制以上级别高级将领调动,在保证军队战斗力的同时,尽可能削弱个别将领在同一支队伍中的影响力。
      李柘不是不相信他对整个大周的掌握力度,只是想法是想法,制度是制度,需要一点点建立和维持。
      这样才会有持久的信任。
      对于潭显和的任用,就是这样的一个过渡。
      如果将来他在战场上立功,自然继续晋升,如果犯了错,该罚就罚,该免就免,只要理由正当,证据充足,纵使谭文,也说不出来一个“不”字。
      承明二年的正月很冷,就连南京,都飘起了雪花,这让李柘更加怀念后世的暖气。
      天气太冷,前线连小规模袭扰与反袭扰交战都停了,无论周军、还是清军,基本上都龟缩在城里。
      李柘难得有时间不用去思考前线战事和战略,将任务布置给李来亨后,陪着郑采薇、红叶在家逗孩子。
      儿子已经会跑来跑去了,大名唤做李承周,红叶也有了孕,挺着个肚子,坐在软塌上,满脸温柔地看着李承周来回跑动。
      郑采薇很是高兴,自从李柘将水师明式战船调拨给她名义下的商队后,利润像开闸的水一样猛涨,除去配合周军行动的一个月,承明元年,商队给王府带来了近五百万两。
      无论是往东去倭国,还是去台湾,还是往南去吕宋、安南、暹罗,这支商队都是一家独大,光关税都缴纳了数百万元。
      张煌言提起的“废两改元”已经开始实行,对于新鲜出炉的银元,李柘还是比较满意的。
      一圆银币总重量为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却能当一两银子使用,铸造的越多,赚的越多。
      在李柘的建议下,张煌言拿出的银元样本,和后世形制极为接近,正面是一条入云龙,中间有“壹圆”字样,背面是大周承明元年造,当一两的字样,四周还有向内的锯齿形状,握在手里沉甸甸,制作精美,容易辨别。
      为了大规模集中统一锻造,李柘专门在南京设置了“大周造币厂”,“大周银行”,专门负责推广和试行。
      最明显的举措就是,国库存银全部改铸为银元,官员、军队等俸禄,改为银元结算,王府商队等大周官方所有的产业,统统以银元结算。
      对于民间交易,暂不强制。
      只有大家都自觉感受到银元的方便和好处,才是发布政策正式“废两改元”的时候。

第二百一十五章 李柘偷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