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除了最新的三级炮舰,没有什么不能卖的。
缅甸海面的位置,决定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吴三桂和大周打不了海战,最多的应该是在天竺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在南洋的荷兰人。
造船又不是造长矛,一根棍子加一个矛头,是个人就能干。
这可是一件需要长期投入,技术储备的一件事情。
之所以将江防水师的何义也叫过来,其实就是想把江防炮舰的技术利润最大化。
说点实在的,除了内河能用,这等小炮舰到海上,也就能沿着海岸线走,脱离十里之外,若没有岛屿停靠,遇到大风浪,基本会翻。
李柘个人认为,这是最适合吴三桂的技术。
缅甸的河流众多,一旦采用了“群狼战术”,最起码海岸线是保证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往内陆去退。
不过,这需要一点点地诱导。
只有吃下了第一块儿蛋糕,才有可能吃下第二块儿,哪怕是带点别的馅儿。
何义等人几乎天天和夏国相接触,光江防炮舰都坐了好几次。
夏国相开始还不太明白,后来经过几次之后,才明白了何义的心思。
江防炮舰嘛,要不要?
凭良心说,夏国相表示可以来点,但是不能太多,也不能太贵,当作海船的一点添头,自家王爷是会同意的。
只是,当何义真的表达了要出售技术给夏国相的时候,他居然愣住了,真真是不敢相信。
世上还真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这不是让吴军从0到1,而是直接授人以渔,将1硬塞给他啊。
被灌输了这么多天知识,他还是知道一点的,传闻江防炮舰是比照着原先的一级炮舰样子,等比例缩小而来的,那要是这样说的话,岂不是可以等比例放大,这样就得到了一级炮舰的技术?
一级有了,二级和三级还远吗?
夏国相觉得有搞头,就问了价钱。
“什么?两百万元?这么贵?买船都没这么贵!”
“不光是技术,还是图纸,设备,全套,两百万不贵,已经很便宜了,而且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要是同意,这就拉走,我们有现成的。”
夏国相将信将疑,对于这个他真是拿不定主意,于是就派人回去请示吴三桂,顺便将要来学习的船员带回来。
为了表示诚意,何义专门带着夏国相去了位于鄱阳湖的老船厂,亲自参观见证了一下,确实没什么问题,设备还算新,没用几年。
“大周怎么想起来卖这个技术了?不是不卖嘛?”
夏国相还是很怀疑何义的用心,或者说,他不是怀疑何义,是怀疑大周朝堂顶端的那些人,甚至是李柘。
“嗨,长江尽在我手,江防水师两个镇足够了,有一个船厂支撑着也足够用了,鄱阳湖船厂是四五年前建立的,为了应付鄱阳湖突围战,现在看,产量过剩了。”
“我们殿下现在只要看的是三大舰队,江防水师这样就行了,清军也打不过来不是?”
何义嘿嘿笑着,脸上堆满了老实和忠厚。
夏国相差不多明白了,就是废物利用呗,反正放这里也是放这里,谁要吴三桂他们缺呢?
就像夏时勉说的,独一份的买卖,错过了这村,可就真没这店儿了。
不过这事儿,夏国相还真做
第二百一十八章 造船技术你要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