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葛诸哈的所谓善意,王辅臣收的心安理得。
送礼的人都要死了,只要人死了,还会有什么秘密。
王辅臣收下那份善意的时候,就已经打定主意,两头通吃,别的人不说,葛诸哈是一定要死的,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死的。
更何况,这么一场大战,等到现在,葛诸哈的伏兵已经现身,而他,还未真正入局。
他在等,等李定国的最后一击,等那个力挽狂澜的时刻。
根据情报的估计,李定国的最后一击,估计会有6000人左右,包括第二十六镇掉队的大部分人,以及他的亲卫。
这么些人,至少撑半个时辰,与葛诸哈打个两败俱伤是没有问题的。
陕北沟壑众多,可是葛诸哈想要逃,能去的目标也就那几个。
战场上收拾不了,守株待兔,也是极妙。
想着想着,王辅臣居然开心了起来,仿佛看到了功劳在手,升官又发财的未来景象。
“这人才到哪里都是人才啊!”
王辅臣笑了笑,开始命令大军准备,他将亲率大军增援杨家场,只留一协兵力,遮蔽通道。
大军缓缓南行,战场的消息不断传来。
直到“都统制已亲率大军入场作战”消息传来,王辅臣高喊一声,“加速!”
数万只马蹄轰然而动,直冲向南。
杨家场战场。
李定国已经来不及等待所有的掉队士兵到场,在与亲卫合兵达到5000人之后,李定国下了黄土塬,亲自上马,准备最后一击。
韩天赐数次劝阻,都未能奏效。
理由很简单,血战半日,王辅臣的第二十五镇居然还没有信号传来,应该是指望不上了。
这时候,就是主帅的用处了。
再不加磅,战场的天平就要严重倾斜了。
对面葛诸哈想什么,不重要,还有没有后手,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这一场。
打赢了,全盘皆活,打输了,只能成为笑柄。
至少,李定国相信,王辅臣没有再次公开反叛的意图,最多,只是做些小动作而已。
比如此时的,作壁上观。
若是李定国自己作为一军都统制、主帅都亲自上阵,王辅臣依旧无影无踪,那他算是完了。
真以为分了地的第二十五镇,还是原先追随他的绿营私军?
李定国当过这么多年主将,自然知道有很多正当理由,可以减缓大军前进。
比如,到点休整,是最简单的。
没有一个充足的体力、精神,怎么能在战斗中获胜?
最简单的借口。
基于这样的考虑,李定国最终还是改变了黄土塬上坐镇指挥的想法,带着帅旗入阵,准备亲自冲撞,作决死一击。
看着已经列好冲击阵型的将士,李定国骑在马上,喊了一声“冲!”
帅旗前压,李定国被亲卫裹在阵中,韩天赐带着将旗一马当先,径直杀向满清榆林援军处。
榆林清军出战最晚,精力最足,已经打破周军东翼,正在凿穿,被周军死死拦住。
李定国刚冲进敌阵,就听到远处一阵雷鸣。
只消片刻,他就知道了来的是谁。
“援军到了,杀!”
若是葛诸哈还在北面埋伏有兵马,此时杀出,那大周的情报未免也太千疮百孔了。
根据情报,北面只有王辅臣、绥德来的蒙古人。
若是王辅臣连少于他们的蒙古人都打不过,那早该去死,李定国也认了。
很明显,这样规模的援军在此时加入,打着小九九的王辅臣,概率最大。
没看到清军帅旗已经在向前移动了吗?
孤注一掷。
李定国依靠帅旗发令,哪里有清军集结,就奔向哪里,哪怕跟在队伍里的将士越来越少,也毫不在意。
胜利近在咫尺,焉能优柔寡断?
第二十六镇的旗帜终于从清军背后露了出来,“大周万胜”的呼声不绝于耳。
战事的天平再次倾斜,已经和部分清军会合的葛诸哈,气的跳脚。
“这个王辅臣,居然大小通吃!”
“来人,跟我一起,杀了李定国!”
&nbs
第二百二十六章 白旗与战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