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三十三章 李勋建议北上[1/2页]

1658残明血歌 木子慎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满清朝廷的动静传到南京,大周内阁开了好几天的会。
      李来亨在帅府,也是忙了好几天。
      最后得出来的结论倒是很一致:不管他。
      且不说新收复的河南、陕甘、贵州之地有多难恢复元气,就算有那么点国库存银,当下也不可能全供应给军方,打那么一场。
      帅府倒是很实在,贵州虽然收复,最多能调走的,也就两个镇,第二十二镇和第七镇或者第八镇。
      3万人充实到北面,对比满清在河北、山西的50余万大军,数量上依旧没有优势。
      南线、中线加上这两个镇,满打满算30万人,30万打50万,会打的艰难,再说了,周军也不能倾巢而出。
      中原四战之地,要留守,山东作为北征基地,也要留守,就连陕西的第四军,大概率只能动一个镇,真当清军那么多人,都是占着城池等着挨打的呀。
      自从各大重镇相继失陷之后,满清已经恢复了昔日清军入关的盘算,不断派出轻骑骚扰边界,一旦有机可乘,便大举侵入劫掠。
      不能不防。
      这么一算,帅府认为,能向北的机动兵力,最多只有十五个镇20余万人,不宜大规模决战。
      满清迁都,是为了拉长战线,休息,大周也是需要的。
      兵员的补充,训练,装备的更换,退役、伤残士卒的安排,比打仗还要麻烦。
      战场上,一次沙场决战,顶多几天就结束了,前期的准备、战后的善后,往往需要几个月。
      倒也不是说完全没法动,至少李勋不是这么认为的。
      自从以船只换贵州,三大舰队少了20艘一级炮舰,虽然李勋以老舰翻新,将本来就要处理的10艘船塞了进去,可是面上的实力依旧少了20艘。
      新船的补充尚未到位,李勋已经跑到了南京。
      他心心念念的跨海北征计划,自认是时候开始了。
      满清迁都,陆军够不到,舰队还能够不到?
      去金州容易被施琅船队发现,走外海至义州,轻而易举。
      昔日毛文龙的法子,皮岛基地,大周依旧能用。
      更何况,还有舰队支持,只要不动北洋,南洋和东洋,加上王府商船队,一次运送一个军和弹药粮食至皮岛、义州,占据富饶的宽甸六堡,依托朝鲜另开战线,轻而易举。
      至于朝鲜是不是真心愿意,李勋自有法子。
      实在是手痒痒了。
      看着曹振业、王三国、李定国、李来亨等攻城略地,三大舰队仿佛成了陪衬,花费还多,若非殿下全力支持,哪里会这么轻易点头,拨款?
      建功立业,才能证明一切。
      帅府抓瞎了,水师总镇有法子啊。
      看着李勋得意洋洋的表情,李柘有些想笑。
      有了第一次突破天津威胁京城的战例,李来亨能想不到舰队?
      无非是不好开口罢了。
      是个人都知道,李勋是李柘的把兄弟,水师总镇有着特殊的位置,在海上几乎是一言九鼎。
      消息透露给李勋,激他,就是李来亨的主意。
      南线统帅王三国,也在其中撺掇了不少。
      “你就这么想去北面?南面无敌手了?”
      李柘留李勋吃午饭,顺口闲聊。
      李勋脸色有些发红,使劲将口中的食物咽了下去,方才开口回答:“倒也不是,只不过,吴三桂吸引了部分火力,南洋舰队在吕宋、安南倒是占了些海港,为大周海贸保驾护航。”
    &n

第二百三十三章 李勋建议北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