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一五章安乐翁(下)[2/2页]

回到隋朝,我把大唐弄没了 汉胜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三国之地,归大隋统管,实行郡县制,不再设置王府,各郡县制度,待遇与大隋一样!
      三地城池不再互相设防,贸易一体化,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并且减免部分徭役,免除三国百姓兵役,鼓励民间百姓开办各种作坊,让三国的百姓发家致富!
      大隋日报,第二版,印刷有汉语拼音,三国之间开始实行汉语,而且汉字是简化版,目的是让百姓们能够快捷速的识字写字!
      每个郡县开始大力置办学院,一切费用由官方出资,百姓上学完全免费!
      第三版,是三位王爷的各自讲话,对能加入大隋一体化,三位郡王感到骄傲和自豪,从此高句丽,新罗,百济,大隋之间再无战争,让老百姓真正休息生养!
      大隋日报,第四版在高句丽,百济,新罗设置六个贸易海关,方便四国海上贸易!
      大隋日报第五版,高句丽,新罗,百济,不再设立骑兵,所有马匹由大隋出资购买,允许百姓饲养马匹,并且鼓励百姓经商,做买卖……
      ……
      这几天,新罗,百济,高句丽的百姓们,彻底的懵了。
      突然之间,他们的天变了,成了大隋的子民?
      还没有从迷瞪中清醒过来,各种利好消息满天飞!
      每十个村庄成立一个学院,学院先生的费用,学子们吃住费用,均由大隋皇家负责,学院建设的费用,由当地县衙提供材料,附近村民义务建设!
      最关键的是,大隋将在这里成立无数的作坊,以及各种矿产开采,大隋宣传的工钱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
      其实,他们并不是十分在乎谁当皇帝,也不在意是百济的子民或者是大隋的子民,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一家的温饱问题,怎么样才能赚更多的钱,养活更多的孩子!
      百姓的心思,杨勇都懂,别说是大隋朝了,就是放在几千年后,又有几个老百姓能记住自己县长的名字?
      从古到今,能揭竿起义造反的,从来不是真正的百姓,都是一些善于蛊惑民心,或者喜欢拉帮结派的野心家!
      …………
      平壤城,原高元的王殿,杨勇坐在王位上,下面站着这次征战高句丽的所有文臣武将!
      高元,金白净和扶余璋三位王爷和各自的家属,以及一些愿意跟随他们的下属,已经在大隋五千骑兵的护送下,前往大兴城安家落户!
      “贺若将军,把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国库金银珠宝拿出一部分,犒赏三军!剩余的作为战利品,上缴国库!”
      “诺!”贺若弼出列应道。
      “来将军,把三国的骑兵,水兵,混编进我大隋骑兵,水兵阵营!”
      “诺!”来护儿出列道!
      “诸位将军,孤欲在此地成立一个训练营地,训练步兵和水军,同时还能起到震慑作用,平时训练兵士,一旦那个郡县有不轨之心,还能剿杀叛军!不知那位将军愿意留在此地?”
      杨勇一脸笑容的问道。
      “父王,儿臣愿意留下来,为大隋培养大军,震慑藩地!”
      杨勇瞪着不可思议的看着殿下出列之人!
      要知道这时候这里还是苦寒之地,多少人避之唯恐不及,自己的大儿子杨俨竟然第一个站了出来。
      这实在太出乎杨勇的意料了!

第一一五章安乐翁(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