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104 章 五年太久,只争朝夕[1/2页]

内娱传奇:从2000年激变 BYD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见到一向配合自己工作的老曹小心翼翼的模样,赵桐心软了。
      她知道这位副手性子软,出了名的老好人。
      性格如此,怪不得他。
      “老曹,你不要有想法,你放手去谈好了。”
      “嗯,知道。”
      曹振华脸上,一如既往地笑。
      唉!
      见其脸色没有任何异常,赵桐更是不忍苛责。
      她伸手示意对方先坐下来。
      缓缓开口道:
      “真正的创作,必须要引领行业,这是已经被《渴望》《编辑部的故事》《BJ人在纽约》等一批作品证明过的。
      这是一个很大的角度,估计你暂时难以理解,那我便说说影视剧中心的运作。”
      赵桐觉得太宏观角度的叙事,估计人也无法理解。
      于是换一种法子,从部门效益谈起。
      “你知道台里有自己的电视剧生产部门,实际运转中与咱们影视剧中心的功能是有重叠,或者说摩擦。”
      说着,她把自己两个拳头对碰一下。
      做了形象的比喻。
      “嗯,台里电视艺术中心那边,与我们不对付。”
      赵桐的比喻,再生动不过,曹振华哪里不懂。
      台里的电视艺术中心成立于1982年,是内地第一家电视剧专业单位,历史悠久成绩辉煌。
      中心在京城市属电视剧制作单位中,是拍摄电视剧数量最多的,平均每年拍摄7部电视剧。
      创作了国内第一部室内长篇电视连续剧《渴望》;创作了国内第一部电视幽默轻喜剧《编辑部的故事》;创作了国内第一部以自身资产为抵押,全额贷款,全部在境外拍摄的电视连续剧《BJ人在纽约》。
      你像丁芯、郑晓龙、尤小刚、冯小刚、赵宝刚以前都是电视台下属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的人。
      可谓是京城电视剧的半壁江山。
      “没错,我们主要是从外面买剧,他们主要是自力更生地制作剧集,冲突在所难免。
      影视剧中心和电视艺术中心的历史没法比,成绩也没法比。但可惜呀,时代的发展艺术中心注定会落寞。”
      赵桐对未来影视行业有她的看法。
      在她看来,体质内的艺术中心在市场环境下,注定没有前途。
      “你看像冯小杠、赵宝钢他们哪个不是被挖走了,咱们台里给不了那么多钱。”
      “是啊,没有这些导演、编剧主创人员,艺术中心哪里能拍出好东西。”
      如今经济大潮汹涌袭来,曹振华待在影视剧中心,能感受到外面的惊涛骇浪。
      每年购剧的资金都在涨,涨的人心惊肉跳。
      “直接买剧肯定省事和方便,但我们不能光图自个买买买痛快,还得帮台里考虑。”
      赵桐并未将目光局限于部门与个人小利。
      她想着能否通过与外面影视公司的合作,换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花小钱办大事。
      既能淘到好剧,又为电视台节省资金,或者去赚别家电视台的钱。
      “我懂了,还是主任你目光长远!”
      不管明白不明白,反正老曹彩虹屁夸就完事了。
      难怪赵主任年纪轻轻坐到这个位置,果然胸怀远大。
      看来传言说她又要高升,不是没道理。
      “好,你下去吧。”赵桐见目的达到,也没再管。
      既然老曹去谈合作不招人待见,那就算了。
      上杆子的不是买卖。
      况且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
      影视制作公司多了,鸿运真谈不上是什么无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
      李有信坐在办公室里,和雄达提了签陈昆的事。
      “你觉得可以就签吧。”
      “没意见的话,就这样吧。”
      李有信一个电话,阿昆心急火燎地跑来鸿运。
      见到公司两位主要人物都在,急忙问好,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
      “李总,雄导,有什么事吗?”他的神情很紧张。
      “看了你的表演,我觉着蛮有灵气,打算把你签到鸿运。”
      啊!
      刚才生怕会被换角,陈昆心里七上八下,紧张到不行。
      听到这个消息,惊呆了。
      惊讶过后则是迷惘,不知如何是好。
      完全没有一点心理准备。
   &nbs

104 章 五年太久,只争朝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