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月,遭遇过此类碰瓷事件的人不在少数,手欠的人只能等着被人讹钱,想跑都不成,因为做这种事情的人都是团伙作案,瓷器一倒,旁边人立马就会涌上来,说白了,人家就是专业碰瓷的,不给钱,挨打是少不了的,打完了还把钱抢走,要是身上没钱,哪只手摸得就剁哪只手。
后来,这种以瓷器来讹人的事情渐渐被淘汰,站公路上碰车的人又冒了出来,这类人也叫碰瓷,做的是无本买卖,只要人到了就成,相比几十年前用瓷器来讹人的人更加可恶,要是碰上酒驾或是无照驾车的人,碰瓷的人一般都能发一笔横财。
进入二十一世纪,碰瓷再次升级,圈子倒缩小了不少,一般都是老人,走在路上故意让人年轻人撞一下,然后坐在地上装死,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讹钱,即使讹不到钱,也能去医院免费做个全身检查,还有营养品赚。有些专业的更加发指,不惜提前把自己弄伤,警察即便有火眼金睛也难以分辨。
古话说物极必反,碰瓷讹人本来是个人行为,到后来,演变成了商业行为,近代以来,商人素质提高,提倡以诚信为本,碰瓷行为被商界淘汰,再次回归,变成了个人行为,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道德问题,牵连出了“老人摔倒扶不扶”这类热议,在道德热潮的抨击下,碰瓷讹诈的事件逐渐消弭,虽然不能彻底根除,但影响远没有二十世纪末期那么恶劣。
德叔为人不咋地,但他不屑于讹诈他人,有着自己的一套生意经,或许说是老狐狸经更为贴切。在德叔的骨子里,认为讹诈和抢劫没什么区别,是一种强盗作风,没有丝毫技术含量。正是基于这一点,德叔更喜欢诈骗,就像骗万家兄弟一样,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从始至终都给人一种高人形象,而且获利颇丰。
开店做买卖也是如此,只有傻子才会把满柜台的仿制品说成是真货,毕竟收藏圈就那么大,要真这么干了,要不了三天就会被人传为笑柄,公安局也会不请自来,关门歇业是小,丢脸罚款是大。
在潘家园,真货有的是,但大多数都被店老板束之高阁,轻易不会拿出来示人,除非是遇上大主顾,而店面里摆着的,大多都是赝品,也有一些不值钱的真货,比如那些比较畅销首饰,玉佛、玉观音、簪子一类的。
德叔的铺子里也是一样,柜台上摆着的都是艺术仿制品,价值不高,当然了,其中也有一些真金白银的首饰,这都是为了充门面,喊价的时候都朝高了喊,遇上不懂行的,兴许能赚一笔,而所谓的镇店之宝被他私藏了起来。
这镇店之宝亦是一样,真假难辨,乃是德叔费劲心思做旧了的,看上去以假乱真,但他对外宣称这是海货,是和曲东一起出海时,从打捞到的幽灵船里淘出来的。不过,这话德叔是绝不会对曲东明说的,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就连店伙计也被闷在鼓里,还信以为真,德叔不再的时候,小伙计就可劲对客人吹嘘。
结果,这一吹可不得了,招来了一位大主顾,是位韩国女商人。
···
第942章 :东山再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