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24章准备招贤纳士[1/2页]

仕途红人 平和心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卫平见张峰对黄玉感兴趣,便说道:“张书记,鉴于黄玉的能力,同时也为了避免我和她的竞争,目前她在负责大湾村下面一个自然村的建设。”
      卫平给黄玉事先打过招呼后,便陪同张峰、王通、方解等人去那个自然村进行实地参观。
      开车十分钟的路程,张峰一行人便来到一个叫清凉村的自然村。
      在村口,张峰便发现白墙黛瓦的古典建筑风格,充满风韵的特色民宿,高大壮硕的千年古树。
      王通向卫平说道:“卫书记,这个自然村建设的不错啊。”
      卫平介绍道:“张书记、王秘书长,原先这个清凉村存在脏乱差的现象,经过黄玉的规划和动员,依据3A级景区村庄创建标准,提出了全面建设“桑梓情、养生地、梦里水乡清凉地”的推广发展目标,再加上大湾村经济支援,半年内便彻底地改变了面貌。”
      清凉自然村本地居民并不多,主要有翠冠梨、苗木和传统蚕桑三个传统产业。
      这个村有保存完好的千年梓树、宋代古井、百年榉树以及近代知识青年馆等历史遗迹,黄玉上任后,建立了“亲子旅游+产业”概念型产业化推广模式。
      黄玉听说东华市委书记张峰要来清凉村实地考察,当然早就等候在村口。
      看到张峰一行人在村口远处就下车,黄玉便一路小跑过来进行迎接。
      经卫平互相介绍后,张峰一边走一边询问清凉村未来的发展规划,黄玉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完善规划,将建设美丽乡村与保护历史遗迹、将发展乡村旅游与传承农耕文化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集散小村,留住乡愁、留住人气。”
      坐在别具一格的茶馆里,黄玉向张峰说起现在正处于“乡城中国”向“城乡中国”演进的过程中,农民农村将呈现出持续分化的态势。
      以土地谋生,固守乡土的有之;离开乡土,进城务工的有之;离开城市,返乡创业的也有之。
      卫平接口道:“一刀切”的土地制度,很难满足“城乡中国”阶段的需求。未来的土地制度应当更具有弹性和灵活性,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撬动乡村产业的重构,让乡村实现自我生长,与农民进城、财政支农一道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
      张峰笑着建议道:“你们是这方面的专家,也有试点的经验,是不是在这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或者政策措施,我可以提交市委常委会进行讨论,如果可行的话,可以全市进行推广。”
      “如果遇到法规问题,我们可以搞小范围试点。在几十年前,也是有人搞出了承包到户的试点,后来全国进行推广。”
      “另外,我认为振兴农村农业工作需要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我与组织部同志商量后,准备推出一批副职领导岗位向村官和挂职锻炼的村干部、镇干部进行双推双考。”
      “你们俩有意向的话,可以准备一下,我认为以你们俩的水平,一直在大湾村发挥作用有些可惜了。”
      卫平和黄玉相视一笑,张峰当然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做事业的热情。
    &n

第824章准备招贤纳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