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榔此言一出,大帐之内,诸将的目光又都汇聚到了李来亨的身上,他当前所受的恩宠自然不言而喻。
只见李来亨顿了顿,才开口道:“陛下,末将以为,在强攻城池之前,咱们可以派人去劝降,或许会有预料不到的效果!”
不过,大帐之内的诸将听罢,居然发出了一阵哄笑,就好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一般,特别是李元胤麾下的将领,这在他们看来,颇有点异想天开了。
要知道,城内的尚可喜和耿继茂部下的藩兵精锐都是吴桥兵变时就投了清的东江老兵,许尔显更是跟随尚可喜投清一路给满清鞑子卖命了十几年的汉奸,便是那剩余的几千绿营兵,绝大部分将领也都是铁杆汉奸,又有哪些是会投降的呢?
“灭虏大将军是要劝降谁?”李元胤忍不住笑道:“是那韶州府的主将许尔显吗?莫不是大将军还想要陛下给许尔显封个定北大元帅当当,统领咱们北上灭清?要不然我真想不到人家为什么要投降。”
听到这里,有些人似乎是忍不住了一般。要知道,大帐之内的其他派系将领诸如马宝,郝尚久等人本来就在憋笑,唯有同属于忠贞营一系的塔天宝在担忧的看着李来亨。
不过,朱由榔他对李来亨还是十分信任的,他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既然这样说了,必然是有所考量的,不会胡乱出主意。
“那许尔显可是个铁杆大汉奸,对于我大明而言,也是血债累累,可恨至极。他与尚可喜那老贼没什么不同,投降恐怕是不可能的。而且朕也绝不能接受他的投降,这样的人,不千刀万剐,碎尸万段,朕不同意,这天下几千万百姓也绝不会同意。”
诸将闻言,脸色都忽然变得沉重起来,塔天宝更是心急如焚,他看了看朱由榔,又看了看李来亨,张嘴欲言,可又不敢。
“陛下所言极是,许尔显,耿继茂,尚可喜之流,助纣为虐,杀害的忠臣良将,平民百姓数不胜数,便是千刀万剐也不过如此。”李来亨也一脸不愤,但又随即话锋一转,道:
“但末将所言之劝降,绝非是真的要劝降许尔显,而是为了动摇清军下层军官,特别是底层士兵,特别是那些绿营兵们守城的决心!
清军之主要将领,尚可喜部下的藩兵是断不可能投降的了,那些绿营军将领们,除非城破在即,否则也决无可能投降,但若是陛下大肆封赏,那些将领之间,兵将之间,必然会有隔阂,如此一来,劝降的目的便也就达到了。”
朱由榔听罢,点了点头,说道:“朕今日看到许尔显加固修缮的那城墙,拓宽的护城河,对于攻城之事,心中便也已经有了决断。
依当前的情况来看,强攻两三个月内,都是断不可能取胜的了,便是火炮轰击,恐怕也得接连不断轰击上百次,就是炮废了,也不一定能够攻破。
因此,灭虏大将军所言之攻心,倒也是上策。主将许尔显不死,城中之军心士气便难灭,但既然难以杀死之,便精神消灭之。只要谣言一起,便是清白之人,也难以自明。
城池攻防消耗大战,人心士气尤为重要,特别是到了后几个月,若是谣言四起,兵不信将,士气彻底衰落,恐怕就是不战自败了。”
“陛下所言极是,韶州府一战必不能将我大军之力气全部耗尽,更要尽早结束。否则,便是此战最终胜了,若是尚耿二贼在北边留有兵马伺机偷袭,我大军也无力守住,更别谈乘胜追击。”塔天宝找准机会也立即出列,拱手抱拳奉承道。
“来人,拿纸笔来,朕要亲自给许尔显,还有韶州府内的清军诸将写一份大大的圣旨,封一批大大的官职,许尔显朕就封他做个定北大将军,归降以后让他当北伐尚可喜的先锋!”朱由榔嘴角一咧,随即笑道。
很快,朱由榔便将所需的册封圣旨写完,然后当着众人的面,盖上了“永历皇帝”的大印。
“郝尚久,你不是说抓到了一个清军参将,不愿意投降反正吗?”朱由榔忽然想起了什么,有点好笑地问道。
“确有此事!”郝尚久拱手以对。
“既然此人如此忠心于清廷,这个时候了还不愿意投降,那这封劝降的信,就让他来送吧。”朱由榔冷哼了一声,高深莫测地笑道:“朕倒要看看,许尔显看了这封劝降之信,到底杀不杀他。”
 
第七十六章:劝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