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去了西北边地之后,王府里变得越发冷清了,我尽可能多陪伴娘亲,帮她跟爹爹传递书信,尽可能让她放宽心。
说来也怪,老爹不在家,韶芳和韦氏反而消停不少,我琢磨了许久,方才想明白,大约是以往老爹在家,我不敢对她俩动真格的,她俩的生命安全有保障,敢折腾,如今老爹不在,没人拦得住我,她们反倒收敛了。
说真的,韶芳不跟我捣乱,本王还真觉得日子一下子无聊了许多。
七月初五是太后老祖宗的千秋节,一晃眼的功夫,千秋节就到了。
昨夜我就吩咐人将亭子挪了回来,天刚蒙蒙亮,宫门一开,我就将亭子用布蒙着运进宫去,并且吩咐下去,不许任何人动。
未时刚过,四品以上京官都拖家带口地进了宫,给太后老祖宗祝寿。
因着要帮韶芳一把,我早早地就让娘带着韶芳进宫了。从前娘经常带我入宫陪伴太后,她照应得来韶芳。
老祖宗向来宠我,按理说,我应该早早进宫陪伴太后,但因着今日要给太后一个惊喜,我硬是拖着不肯早去,一直等到天色擦黑,估摸着老祖宗要移驾安乐宫接受祝贺了,才带着一马车菊、花进了宫。
离慈安宫老远,就瞧见方嬷嬷在宫门口伸长了脖子四下里张望着,我小跑着迎上去,欢声叫道:“嬷嬷是在等我吗?”
方嬷嬷见我来了,长舒了一口气,嗔怪地横我一眼,不悦道:“王爷可算是来了!”
我嘿嘿一笑,抱着方嬷嬷一条手臂,道:“嬷嬷是怪我来晚了呢!”
方嬷嬷脸一沉,道:“老奴哪里敢怪王爷?只是太后向来宠爱王爷,今日是太后的千秋节,王爷却到这时候才来,太后不高兴了。”
我摇着方嬷嬷的手臂,笑着撒娇:“嬷嬷这可是错怪我了,我今日忙了一整天了,连午膳都是啃了两块点心打发的,可不是有心要迟到的!”
方嬷嬷一个白眼丢过来,嘟嘟囔囔:“什么事这样重要?连皇上都下了朝就来陪伴太后了,王爷再忙,还能忙得过皇上去么?”
我神秘兮兮地一眨眼,拉着方嬷嬷就往慈安宫里闯:“嬷嬷你跟我过来瞧瞧就知道了。”
亭子是从后门瞧瞧送进慈安宫的,那会儿天色早,又有我的吩咐,都知道这是我要送给太后的惊喜,也就没人上报,上头自然不知道。
我找了几个粗使太监,合力将亭子安置在慈安宫正殿后的亭子里,那亭子是伸进池塘里的,稍加改动,就布置好了。
至于菊、花,那是要当着众人的面送的,这样既能讨得太后开心,本王又有面子,多好!
因着是傍晚,天色已暗,这亭子看着并不如何出奇,方嬷嬷见我费了老大劲儿,就弄了这么个玩意儿,嘴撇得跟碟子似的,一连摇头,连声道:“不成,不成,王爷这可是越来越抠门了,送的寿礼真是不成样子!”
我淡笑不语,布置好亭子,传了留在慈安宫的宫女,带着众人转到后门去取菊、花。
一见到满大车的菊、花,方嬷嬷顿时惊得瞪大了双眼,老半天,才啧啧连声:“王爷又从哪里弄来了这样多的菊、花?怕不是得价值连城吧?老奴活了这么多年,可从来没见过绿菊呢!还有那盆墨色带银边的,也是菊、花吗?”
方嬷嬷一边说一边揉眼睛,看我的时候,一脸“你个铁公鸡死抠门臭不要脸”的表情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王爷好大的手笔王爷好大的能耐王爷好大的气派”。
我得意洋洋,带着这些人捧着用红绸布蒙住的菊、花,浩浩荡荡地往安乐宫走去。
安乐宫中,宴席还没摆开,老祖宗在主位上坐着,接受众命妇、贵女的请安祝福。
我远远望去,但见老祖宗端坐上位,仪态万方,雍容华贵,不可方物,但眉间微蹙,似有不悦。
唔……她老人家差不多将本王当成亲闺女宠爱了,本王不来贺寿,她老人家自然是不快、活的。
我让宫女两两并排着进去,我在最后跟着,进了正殿,两队宫女渐渐往两边散开,慢慢的,我就显出来了。
太后见一众宫女捧着个二尺多高蒙着红布的筒子,在没传召、连通禀都没有的情况下擅自进殿,柳眉一竖,就要发作,却见宫女各自站定,我的脑袋自红布筒子后露出来,双眉霎时平复了下去。
我嘻嘻一笑,跪地请安:“华子祝老祖宗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老祖宗千岁千岁千千岁!”
&n
第三卷:美男个个好销魂_07 千秋节上的失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