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太子李亨,贤良纯孝,仁厚有加。兹令,掌龟兹、凉州、鄯州大都督,属政令、理军务,为百官表率。”
      花萼相辉楼上,李隆基并没有给自己的文武百官们过多的时间,去思量他究竟会如何处理,今天太子李亨撂挑子不想干下去的结论。
      皇帝直接一言而决,让李亨成为了龟兹、凉州、鄯州三地大都督,同时责令起署理三地军政要务,在朝堂文武百官面前做出表率。
      皇帝的这番决定。
      方一出口,立马就引起了满朝文武的震惊。
      国朝向来都有朝堂官员或宗室兼任地方都督事,但那可都是虚职,并不是正职。
      更多是作为一种荣耀和皇帝恩宠的表现。
      但是很明显,今天皇帝的口谕,让东宫真真切切的掌握了龟兹、凉州、鄯州三地的军政实权。
      要知道,不论是龟兹,还是凉州亦或是鄯州,那可都不是等闲之地。
      龟兹乃是安西节度使治所。
      凉州和鄯州,也分别是河西、陇右两道节度治所之地。
      这就简洁的让李亨掌握了三道,成为了能够直接调派命令高仙芝和王忠嗣的实权人物。
      而皇帝先前也给出了看似充足的理由。
      之所以今天东宫会如此情绪崩溃的要请辞东宫储君之位,只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东宫太闲了。
      所以,皇帝要给东宫找一些事情做。
      如今大唐没有什么地方,能比安西、河西、陇右三道,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了。
      而且很明显的,三道之中,河西、陇右两道节度王忠嗣,和东宫又相交莫逆,早年更是玩伴关系。
      即便高水寒早有预料,但仍然是没有想到,李隆基会做出这般重大的决定。
      他难道就不怕李亨一个想不开,直接一道喻令,就让高仙芝和王忠嗣带着三道近二十万兵马冲到长安城下?
      在三道和长安之间,可没有什么阻挡。
      只要三道十数万大军冲出河西走廊,就是一望无尽而又平坦无阻的关中平原。
      面对十数万大军兵临城下,长安城只有一个结局。
      江山易主!
      “圣人不可!”
      已经憋屈了整整一晚上的李林甫,再也忍不住接受这样的结果,几乎是奋不顾身的冲了到李隆基面前,撑着逐渐疏松的双腿,就跪了下去。
      而随着他的带头劝阻。
      一时间,整个花萼相辉楼上群臣人头攒动,一道道人影鱼贯而出,排着队跟在李林甫的身后跪了下去。
      “陛下,请收回口谕!”
      “请陛下收回口谕。”
      在李林甫的再次带动下,群臣进谏,要求李隆基收回赐予太子李亨三地都督实权的口谕。
      霎时间,现场好不热闹。
      高水寒却不忘探头环顾四周。
      没有起身的人很少。
      很少很少。
      大多数的人,已经挤在了一起,显得有些拥挤不堪的跪在地上,如同丧夫一般的乞求着皇帝收回成命。
      皇帝已经失去了对他的朝堂的控制。
      高水寒的目光不禁微微下沉。
      “天子口含天宪,金口一开,怎可朝令夕改,尔等还不速速归位!”
      作为皇帝的内廷大管家,冠军大将军。
      高力士沉着脸,面朝群臣呵斥着。
      然而,在这个时候并无一人回应高力士的要求。
      御史大夫王?更是直接看向皇帝:“国本当稳居中宫,

第144章 忠臣良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