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带着二叔一家办理一系列事宜。其实也很快,因为院长也知道杨知秋的小弟会来镇学,提前都打了招呼,也就没有耽搁时间。
办理好入学,杨二叔夫妻把端午的一应洗漱的东西拿去至舍。恰好知秋住的地方还有两个空的位置,就安排和知秋一个房间。这时候的至舍,一般是4个人,两两一铺,有点像大通铺。
放好东西,杨二叔叮嘱好二人,然后给了5两银钱给杨知秋,让他有时间带着杨端午出去买笔墨纸砚和需要的书本这些。
又单独一人给了100文钱,让自己平时零花。两人推迟不过,就接过了,下次回来,就要月底了。话完,该去墨轩阁(学子上课的地方)的去墨轩阁,该去镇上的去镇上。
客似云来这边,闲谈也差不多了。今天又得了新鲜的松茸,忙着分配好,剩余的抓紧时间送到省城去,又是是大集真的是忙得不可开交。
“那杨老弟,今天儿个是真的忙,我也就不和你多说了,下次有时间,我定好好招待你们。”齐掌柜嘴里说着抱歉,又赶紧让齐小哥把东西带去称重。
四个背篓,一个人也拿不住,杨熙冬见了赶紧帮忙抬到后厨去。不一会儿,齐小哥回来说道:“一共有203斤4两重。”
“多谢齐小哥了,算203斤就行。”杨阿爹赶紧道谢说着。齐掌柜也不推辞。让账房结了银钱6两900文,知道今天忙,大家也就不再逗留。打算出去等杨二叔几人。
临走时,齐掌柜同样让齐小飞给盼夏他们装了一些包子馒头还有后厨自己做的点心啥的。众人道谢,辞别。
走到门口,盼夏突然想到,还没有说以后送货的事情。就再次开口道:
齐大叔,以后我们每天早晨一早给你送来,这样最新鲜。不过今天回去比较晚了,下午也挖不了多少,而且我们回去还要商量安排一下。所以下一次我们就后天一大早送过来。或者你这边派人让人来拉都行。”
“那行,小丫头,就麻烦你们了,尽量多挖些,后天就你们送过来吧,到时候我派人送你们回去,顺便认认路,以后就我们自己去拉。”齐掌柜想了想表示同意。
说完,再次辞别,送他们出门。刚刚走到大堂门口,杨二叔一家三口也到了。相互简单介绍认识了一下不再寒暄。毕竟今天是真的忙。
两兄弟都没有详说情况,反正到了家也要再说一遍,所以不再耽搁,各自背好背篓,朝集市出发。
不过先要去一趟绣庄,两妯娌有些络子,春桃就多一点,络子和手帕荷包都有。绣庄的名字简洁又应景,就叫千千结。在布庄旁边。
到了千千结,几个男人没有进去,孙氏几人一起进去。今天来交绣品的人不少,盼夏几人来的有些晚了,前面还有十多个等着交呢。也有些人在看绣品,看到满意的也会买下。
盼夏也在打量,发现店里的绣品比较单一,绣的也比较粗糙,看来看去,却是自家大姐的手艺,做出来的成品,在这铺子里排的上号了。虽然都是普通的丝线和形状,但是确实绣的不说活灵活现,也起码有七八分了。
看样子,这时候的刺绣也还不是很发达,而且图案,配色都比较单一。就连络子也是,样式很少。想到这里,盼夏心里有了计较。以前读书的时候有一阵子不知怎就突然流行起绣十字绣。
就是那种你买的时候,指出你要绣什么图案,老板会帮你配色,然后在需要绣的布料上用不同的颜色帮你把图案大致勾勒出来,买来后只需要按照上面图案走势以及颜色下针就好。
盼夏大家都在绣,也来了兴趣,但是总觉得他们那样绣有些小儿科。所以专门在网上找了视频跟着学。当时四大名绣都有涉及学习,因为最喜欢的还是蜀绣,所以花了不少时间研究。
虽然当时跟着视频,自己又查了不少资料,也在边看边学着绣,眼睛是看会了,脑子里也知道该怎么去下针啥的。但是手就是不听使唤,绣出来的东西辣眼睛,坚持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有太大变化,磨平了自己的耐心与兴趣,索性就舍下了。
虽然自己手不会绣,但是自己会说啊,也知道该怎
第22章 再采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