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巳时中左右。老杨头老两口今天也没下地,就在家里,趁着没日头的时候把后院整理了一下。这会儿也是才刚刚回到正屋喝水歇歇。
正在和自家老婆子说话,就听到门口的响动。两人起身出去打开门看,就看到去镇上的一行人正忙着把牛车上的东西往下搬。两人也不多问,也赶紧帮忙。
东西全部搬下来,孙氏招呼让粮店小哥喝口水,歇歇再回。小哥拒绝了,说今天忙,得回去帮忙,便又赶着牛车走了。看着人走后,一行人有条不紊的把东西往堂屋家里搬。先搬进去,歇口气再慢慢来规整。
堂屋里,水壶里放着凉白开,里面都放了少许白糖在里面。现在日子好过些了,赵氏也不是小气之人,都是自己至亲之人,所以也舍得。早早地把水烧好放凉,他们回来就好喝。
一人喝了一碗糖水,这才坐下歇歇。老杨头也不着急问他们,等他们缓了气后再说也不迟。
歇息了一会儿,杨二叔先开口说道:“端午已经办理好入学了,许夫子人挺好的,还送了他一方砚台呢。听知秋说砚台比较贵重的。住的地方和知秋在一处。
我们去拜访夫子的时候,除了家里给的松茸,我还去割了2斤肉,一共花了50文,买了两封余记的点心花了500文,然后束?,这个学期才开学没有多久,还是2两的束?,吃食住宿的费用倒是少了点,这个月还有10天,让交了130文,然后给了5两让知秋有时间带小五去买笔墨纸砚以及需要的书本。
一共去了7两680文钱。然后手一边又从胸口处摸出剩余的递给赵氏说:娘,这是剩余的银钱还有2两320文钱,您数数。”
赵氏接过,直接放一边。自己儿子啥性子还是知道的,不乱来。别说还剩了银钱,就算没剩,只要是花在正事上,也不会说啥。
看杨二叔说完了,杨老大这才开始把这边的情况说了一遍。把账这些汇报了一遍,一共给了5两银钱,最后还剩2760文,然后卖松茸一共6两900文钱,一共拿出了9两660文给赵氏。
赵氏接过,数了拿了2两760文放在刚刚的一起。另外的6两900文单独放在了旁边。
再是孙氏,朱氏和春桃拿出了卖绣品的钱,以前都是交公的,这次几人照例拿出来。赵氏没接两妯娌的,让他们自己收着,还说以后卖绣品的钱,多少都自己收着。
然后对着大家说:“桃儿平时不跟着你们上山,主要都是和我在家里忙活,然后刺绣,她可能没有你们劳累,没有你们付出的多,但是现在家里有这样的光景,也有她的一份功劳。
你们上山回来可以吃饭现成的热乎饭,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你们的衣服脏了破了,大多数也是她帮忙忙活,再有,她没两年也要开始说亲了。
以前她卖绣品的钱也是一文不剩的全部上交,现在我想的是,她卖绣品的钱交3成在公中,剩余的她自己留着,就当给她自己存嫁妆了。你们可有什么想法?”说完来回的看着众人。
杨老大夫妻肯定不会有什么意见,毕竟这是自己的闺女,这也是为她打算。特别是孙氏,作为母亲,自己的闺女本来也快要说亲了,以前家里光景不好什么都没有,现在好点了,自己闺女能存一点压箱底的银钱,肯定高兴。
&nb
第24章 商量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