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两车出了城,牛车比不上骡车,速度要慢很多,杨阿爹也是照顾着,没有多往牛车上放东西。县城到燕山镇这一段路都比较宽,两辆车并排走也不会拥挤。
所以杨阿爹索性就放慢速度,和牛车并排着走。那马骡也是通人性的,配合着自己主人。一路上边走边聊,时间倒也过得快。
离燕山镇还有10里路的时候,已经酉时二刻了,那些送松茸的村民没有多久也快要到了。杨家兄弟倒是想快速前进,不过还是顾及着两爷孙。最后还是杨二叔提议,他先驾着骡车先走,赶回去帮帮忙。让杨阿爹和两爷孙一起慢慢回来。
本来老阿爹说和他们一起快速往前走的,但是被两兄弟拒绝了。杨阿爹同意了自家二弟的提议。
杨阿爹从骡车上下来,嘱咐着自家二弟再赶时间也要注意安全,晚些都没有关系。
杨二叔赶着骡车加速往家赶,到家也就堪堪赶上,来不及把车上的东西卸下来,只是单独把骡子解出来牵进猪圈,倒了些草料和一些水,给骡子补充补充。
便匆匆出去帮忙,也没有过多解释为啥自己先回,杨阿爹还没有回。老杨头等人问了一句:只说还在后面就没有多余的话了。
而还在往杨家村赶的杨阿爹和爷孙俩也是边走边说,杨阿爹尽量的在宽慰着老爷子。在从县城回来的路上,杨阿爹两兄弟已经了解到了爷孙俩的经历,真的是什么苦都经历了,但却还没有压倒他,还保持着良善之心,把孙子教的很有礼貌。
原来这爷孙俩是年前一路从北方过来的。老爷子姓刘,叫刘国柱,看着年龄大,其实才50岁刚刚出头岁,都是熬的,看着特别显老。孙子叫刘子真,7岁。
据刘老爷子说,自己一家原本生活在北方的一个小山村,具体哪里,他自己不愿意说。跟杨阿爹他们说的时候,虽然积极表现着平静,但是从眼里也看得出来,有掩饰不住的悲伤。
刘老爷子说在自己大概四五岁左右,自己老爹为了多挣钱,去帮需要建房子的人扛房脊梁,结果不小心被没放稳当的脊梁掉下来,砸死了,自己由母亲一手艰辛的拉扯大。
长到十二岁的时候,因长期劳作,身体留下了不少病痛的母亲,在卖掉了家里的田地也没有医治好,最终也撒手人寰。此后两年,村里农忙的时候,自己帮着村里人干活儿,给谁家帮忙,谁家就管饭。不忙的时候,便到处打工赚钱。
在十五岁的时候,在他们那的的镇上,有一家木匠找学徒,没有工钱,但是管吃住。便跑去报名,本来那木匠看他年龄大了,不想收的,但是赖不住他自己有眼色,又勤快,经常帮忙干这干那,那木匠又知道了他的经历,便收了他。
他自己好学,有木匠活儿的时候就使劲干事情,没事情的时候帮木匠家里干活儿,里里外外都干的好得不得了。所有事情干完了就努力学习木匠手艺,喜欢研究,喜欢问。
后两三年,那木匠看他踏实又肯干,也真心实意的把他当徒弟,用心的教。那老木匠家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看他这么能干,也是真心把他当成半个儿子看待。
时间相处越长,那老木匠夫妻也越喜欢,晓得他的经历,自家女儿年纪和他年纪相仿,索性就为两人做主,真正成为一家人。
此后倒是和和乐乐过了几年。后来,他们那镇上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一群盗匪,经常半夜出没,打家劫舍的,那段时间镇上稍微有点资产的人家基本上都遭了殃。
老木匠家也不例外,虽然当时没有伤亡,但是老木匠夫妇还是受到了不小的的惊吓,加上上了年纪,一个月后两人先后双双离世。
而自己媳妇受不了一下子没了爹娘,也是大病了一场,几度差点也没了,还是后来大夫把脉出有了身孕,她才努力的打起精神,开始慢慢调养,才把命捡回来。
然而,在生产时,还是因为那段时光叫亏了身体而难产,在生下孩子后就看了一眼儿子便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此后他自己又当爹又当娘,还要管着木匠铺子,好在木匠铺子里请了一两个帮工,那段时间总算熬了过来。而后的十多年,倒也过得安稳。
&n
第49章 到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