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5章 血染征衣[2/2页]

白山黑水 梦醒浮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从何处给以回击,在何时爆发力量?
      作为军事家和游击战专家的杨靖宇,心中的答案也是明确的:
      西征,跨过辽河之水西征!
      也许,这是勇武的战将必须奋争的最好选择?
      只是关于西征的思考和决策,却很绵长。
      早在两年多前,杨靖宇就着意于他的继磐石、河里基地之后位于桓仁、兴京一带的第三块游击队根据地的营造。为此,他曾四次从河里出发,千里迂回,四下桓、兴,大破敌阵,拓展新地。1935年4月,当伪第一军管区司令、汉奸于芷山按照其主子的旨意调兵遣将指挥\"大讨伐\"向河里基地扑来之时,他又趁敌后方兵力空虚之机,果断避开敌锋,离开河里,长途游击在桓、兴之间。他的依据就是\"避实就虚,你打我的后方,我打你的后方\"。他的目标是宏大的,他要以桓、兴为新的起点,把游击区向辽南的宽甸、本溪甚至奉天(沈阳)和辽东半岛推进。他率领的骑兵队横跨通化、柳河,再次向桓、兴进击。5月初,抵达兴京东吕台要塞时,一举将其攻克,军心大振。不料,已是一师师长的李红光,率队前往本溪行至兴京城东的老爷岭遇敌突围时,身负重伤而亡,年仅26岁。而他自己也在东昌台一战之后,遭到两千多伪军的追击和包围。在一个叫歪脖旺的地方,敌人封锁了所有的路口,我军多次突围,都未成功。在与敌兵力对比悬殊、全军面临覆灭的紧急时刻,杨靖宇派出一个连长,冒死潜入敌人阵地,与那里的伪奉天省军第六旅的一个连长交涉,希望他能\"网开一面\"。
      \"你也是一个中国人。\"连长和蔼地说。对方不语。
      \"我们杨司令不信你真的想当汉奸!\"对方只是听着。
      \"假如你真想做汉奸,今天我军就从这里拼死突围。\"对方有些慌神了。
      \"果然这样,那就是鱼死网破了。\"
      对方一听如此,连忙表示:
      \"可以,可以放杨司令走,我们都是中国人。\"
      杨靖宇闻报,立马率队疾驰突围。
      伪连长令全连士兵朝天放枪。
      杨靖宇终于冒死而安。但就在突围后的途中,他又得知远在江北奋战的他手下的又一名骁将、游击营长苏剑飞中弹身亡。李红光和苏剑飞的牺牲,加重了他对此次远征的希望的失落,自觉有必要中止此次行动,回河里重整军威.……然而,这西征的计划,他一直在心里盘算着。
      他深知,这些年,虽然不断取得胜利,队伍也在扩大,但从战略上看,远没有取得战争的主动权,游击队在总体上还是处在四面受敌的包围中,回旋的余地很小,而且,随着敌人的所谓\"肃正\"计划的实施,\"讨伐\"在加剧,一支支抗日义勇军被屠杀。何况,自1934年党中央撤离上海后,东北党组织和游击队就失去了同中央的直接联系。他确有一种孤军作战之感。如今,得知党中央率领红军业已北上抗日,杨靖宇的心头更添一股长河奔向大海的渴望。无论是为打通同中央的直接联系,策应红军的抗日,还是为跳出敌人战略上的包围,取得战争的主动权,西征,似乎都已成了紧迫的现实.……现在,杨靖宇那急切的目光,在扫视过环绕南满的崇山峻岭城郭乡野之后,已停留在辽河平原以西的那个更辽阔的空间上,并以最坚定的声音,向自己的部队,发出了最坚定的命令:
      \"西征!西征!\"这是36年6月28日的夜晚,一支被生存的力量所鼓舞,渴望征战胜利的队伍出发了。晚风在山野间吹拂。道路崎岖。一军主力四百多人,在军部政治部主任宋铁岩、一师师长程斌和参谋长李敏焕的率领下,离开了自己的根据地位于凤城、本溪交界处的和尚帽子山,踏上西去的征途。当晚,他们以急行军的速度,经沙窝沟、大东沟,抵达草河口。在这里,他们同敌人发生了第一次激战,但未能获胜。出师不利。主动撤离后,他们放弃了第一条西行路线,改走第二条路线,继续西进。

第45章 血染征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