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老矣,久忘机,白鸥相对不惊飞。”
李逸的笔记本扉页写着这样一句话,他坐在桌边,不知为何就出了神,风穿过阔大的会议室,将那软软的封面掀起,正好落在扉页之上。
会议室里没几个人,夏日的午后炎热又清凉,李逸一转头,就看到那个新进辩论队的师妹趴在桌上睡着了。
李逸嘴角扬了扬,如果没记错,她是叫郑沾衣吧。
民商法学院的师妹,辩才极佳,反应很快,就是平日里不怎么逢源,很有些棱角。
午休时间,其他队员都三三两两去吃饭了,她却一结束就倒在桌上呼呼大睡,这是有多困。
空调的冷气“嘶嘶”吹着,李逸抬头望见那正对着她的风口,走过去将空调往上拨了拨,然后转身走出了会议室。
第二次对郑沾衣有印象,是不久后的一次刷夜。
刘瑜师姐讲要点讲得正带劲,那个师妹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头低了下去。
李逸看过她的资料,他记性不差,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叫郑沾衣的师妹今年应该只有十六岁。也就是说,她比同学都要小个两岁。
看来是还没长大,睡眠不足。
李逸在心里笑了笑,轻轻走到她身边,拿起她摊开的笔记本开始写辩论要点。
既然累,就多睡会儿。
李逸能够明显感觉到这个师妹对自己的不同,如许多女孩子一样,她开始对他投来别样的带着欣赏与仰慕的目光。
那眼神,像一只小鹿撞见英俊的猎人,纯真而带着微微卑怯。
他的心微有波澜,李逸自问不是个多情的人,可这个师妹,却影响到他平静而专一的心。李逸没有谈过恋爱,也甚少对一个人有好感,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辩论时,他会额外指导她细节,只为与她接近一点。
吃饭时,他会无意坐在她身边,做些与饭桌上话题格格不入的搭讪。
而每当那个师妹红着脸回应,看向他带着羞怯又闪光的眼神时,李逸会觉得格外满足。
大一一个学年下来,他们渐渐熟了。修一样的课,做一样的课题,参加同一个导师的读书会。
有一天,读书会上针对一个电影各自发言,郑沾衣说了一段话他至今仍记得。
“在物质足够充裕的年代,保有一些理想主义,不是坏事。如果连读书人都以利为先,那么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随着爆炸新闻和金钱,又有什么是稳固坚定的?关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为自己发声,永远不媚俗不随波逐流。理想,远大于现实的名和利。”
那个电影李逸都快忘了,只记得郑沾衣说了一堆题外话,眼神闪闪发光,信心十分坚定。
其他参会者有的沉思,有的转过了头看自己的发言稿。
似乎都不把这真心而宏伟的一番话当真。
李逸作为主持人,玩着手中的一支笔。
心想,原来是同一类人啊。
怪不得,怪不得,会刻意想要接近。
李逸抬起头,看向郑沾衣,她方说完,正在人群中张望,对上李逸那深刻的一眼。不知是否会错觉,李逸记得那个夏夜里郑沾衣的脸微微红了一下,更多是说出这一番话的开心。
自那以后,他们的关系变得近了些。
两个同样理想,同样孤高又同样有学识的人相处,日子总会变得很舒服。那些经史子集、文章妙理充盈在他们之间,把生活的美好放大了千百倍。
那是他们整个大学最难忘的回忆,二人平日以师兄妹相称,李逸将郑沾衣带进学术和辩论的圈子,她也渐渐成长起来。
大学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李逸保研到北京名校。
那一年律所来学校招人,郑沾衣辩才好,自己也很想去那所位于北京的知名律所。那时李逸已经在北京读书了,他记得自己曾经半开玩笑地和郑沾衣说过,要一辈子留在校园里。
得知郑沾衣已经通过了律所的好几轮面试,李逸心里不是不介意,他总觉得,像那样单纯理想的女孩子,去社会上摸滚打爬是一件残忍的事,犹如落花,犹如玉碎。
那是秋天,研究生一年级的课程无比繁重,李逸向导师请了假,买了从北京到江城的火车票,坐了将近一天一夜。在火车的硬座车厢里,周围是辗转的人流,李逸心里却一直在思忖一件事,无论如何,也不能无动于衷地待在北京,然后在某一天突然收到郑沾衣成为律师的消息,看着她的人生一步步与自己的预设相背离。
下车后,李逸坐了一个小时的地铁到公交站,又在公交上堵了两个小时,最终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学校门口。
李逸拨了个电话给郑沾衣,铃声只响了一下很快就被接起来了。
“喂,师兄。”
听着那个久违的声音,李逸心头一紧,他沉下气:“我回学校了,请你吃饭。”
“什么?”
那边愣了一下,郑沾衣的声音小了小:“你在哪?”
李逸说了地点,就专心在饭馆里等。
郑沾衣比毕业时白了些,眸子明亮,看到他时露出粲然的笑容。
李逸心头微微一暖。
“师兄,怎么突然回学校?”
郑沾衣问道。
李逸没有回答,只是坐在那里淡淡问:“听说,你打算去律所?”
郑沾衣没有被他问住,反而直直盯着他,仿佛要从这句话中看出什么信息一样。李逸继续问:“准备得怎么样了?”
“师兄,你希望我去吗?”
郑沾衣忽然看着他,问出这样一句。
李逸的心内狠狠波动了一下,但他的面色仍然很平静,迎向郑沾衣的目光,语气无比舒缓:“你自己决定。”
他低头夹了一筷子菜,挤出了一句:“导师看到我本科做的课题,对你的那一部分很有好感。”
郑沾衣似乎在看着他:“律所通知去周五去终面,报销车费住宿。”
她轻轻道:“师兄呢,什么时候回校?”
李逸的心狠狠一沉。
他抬头看她,嗓子有些干涩:“过完这周,陈老师的会议要我帮忙。”
郑沾衣淡淡瞥了他一眼:“研一课不是很多的吗?师兄挺闲。”
李逸一下子无语了。
他是想劝
第三十一章 番外一:一夜千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