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章 25:讲道理关于典故的解释是必要的吧……[2/2页]

诸子百家圣斗士 桃源望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唔,之后的发展,简单地说,两人暂时性的达成了不稳定的共识。
      *
      “你不是能弄出一辆车吗?嗯?车?战车?高头大马!别想瞒过我!我可是知道的!你一个人,就能从空气里拿出一辆车来!随身空间?异次元传送门?总之!车!老子要坐车!要享受腐败的资产阶级的待遇!”
      “异次元我听说过,传送门也似乎有点印象。随身空间是什么?资产阶级又是什么?”
      “啊哈哈——那东西不用管,偶只是随便说说啦~就好像外国人在相对于自己的‘外国的时候也会说一些自己的母语,那不是指望在这异国他乡有什么人能够听懂自己的话,而是仅仅因为怀念——哎呀呀说白了也只是我自己的偏见不用管,总结一下就是不用管!”
      “不用管吗。”苏涟沉着的应对着枚殚的胡言乱语,“你所说的战车,必须有预定的作为俘虏的目标,然后才能够召唤出来,仅仅只?带着我一个人急速前往目标的身边,而目标如果没有接过我递过去的缰绳,那么不但它的消耗会成倍增加,我还要承受拜赐之师和更之后秦胜晋的后果。”
      上次已经说过了崤之战的前因后果,但这件事其实还是有后续的。
      春秋时,秦晋肴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明视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来,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然而在崤之战的三年后,百里视请秦穆公一块去攻打晋国。他说:“要是这次再打不了胜仗,我决不活着回来!”他挑选了国内的精兵,准备了五百辆兵车。秦穆公拿出大量财帛,安抚了士兵的家属。全国兵民情绪高昂,一致决心夺取战争胜利。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都嘱咐说:“要是不打胜仗,可别回来呀!”秦军浩浩荡荡,东渡黄河。过河后,百里视命令战士将渡河的船全部烧掉,说:“咱们这回出来,背水一战,有进没退!”他带领将士勇敢冲杀,不几天就夺回了上次被晋军夺去的两座城,还打下了晋国的几座大城。秦国军队所向披靡,耀武扬威;晋国人闻风丧胆,缩在城里,不敢出来对阵。周襄王派大臣召公赏给秦穆公十二只铜鼓,承认他为西方的霸主。
      这就是阳处父没能留下秦国三将的后果。
      也就是说,如果对方有了疑心,没有接过左骖,重新成为俘虏任由宰割,那么苏涟飞弹不嗯呢该得到任何增幅,有着大量消耗的同时,还会受到压制,说不好对方还会得到大量增幅,使得这个行为成为一个完全吃力不讨好的白痴举动。
      “风险好大啊。那你之前为什么没有犹豫的就做了?”
      苏涟冷哼了一声没有回应。
      枚殚当然知道,那是因为苏涟当时正在气头上,所以就不管不顾了。再有大概就是,他定的目标应该是牛头山山脚下守门的,这样一想应该是实力不咋地的人,即使受到了反噬的影响,他也有自信能够胜过对方。再加上他当时应该赶时间,急于在枚殚之前赶到那里,所以才立刻下定决心才是。
      “你呢?你不是一直在说,自己是赶在我之前就到了吗?你又是怎么来的?靠跑的?”
      “怎么可能嘛!在下可是不折不扣的文人!手无缚鸡之力!短跑拼拼命还可以,长跑怎么可能比你驾车还快嘛!”
      “所以?你用了什么工具?”
      “……”枚殚大笑着向苏涟展示了一堆七零八落的石头木头泥土。
      “别看了,粗制滥造的东西。其实用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撑不住了,我用文元硬撑到这里才让它报废的。就算没报废这种粗制滥造的东西也只能搭乘一个人,最重要的一点是,和别人家做纯洁的交易,一天只能做一次,多了身体受不了。”
      主动无视了枚殚隐藏的黄段子,苏涟摇摇头,“时间紧迫,我们不能确定他会待到什么时候,会不会现在就已经逃跑了,等不了一天的时间。这里没有马棚吗?”
      “我查过了,没有什么好马,本来想着你可以凭空弄出车来就不用那些的……不过算啦!这个时候不管那些!跟我来!”
      “…………”
      “话说回来你爱马吗?”
      “一般。”
      “那就好。”
      枚殚这个问题问的很有必要。
      再怎么强健的马,快跑的时间长了,都会受不了。
      干脆的说就是跑死马。马——还有其他很多大型生物,在力量速度等方面自然远胜于普通人类,但它们的散热系统却通常并不能长时间迟滞这种程度的爆发,一旦竭力奔跑起来,体内便会集聚大量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掉。这样一来,再神俊的战马也得死翘翘。正常的说,一匹战马全力奔跑,最多十来分钟就能要了它的老命,就算是小跑也很难长时间坚持,必须停下来歇息散热饮马,这使得爱马的人通常都不会全力催马疾驰。而如果是军队骑兵的话,一个人配上三四匹马也是常事。
      话说当年,杨贵妃平生最喜食两样东西。这第一种即荔枝。对此,有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为证。而荔枝一般生于岭南,据白居易《荔枝日序》所言,这种水果“嘈离该校,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则香味尽去矣”。岭南距京城长安有千里之遥,当时又没有快捷的交通工具(当然现在也没有),为了能让杨贵妃吃上色香味俱全的鲜荔枝,唐玄宗只得派人将刚摘下的荔枝,一个驿站一个驿站地换快马于当日送到京城,因此杨贵妃看到快马荡起的尘埃,知道是有人送她爱吃的荔枝来了,故喜形于色。而为了这一串荔枝,却不知要跑死多少匹良种好马了。
      枚殚和苏涟现在要赶路,自然要全力奔驰,如果苏涟是爱马的人不愿意把坐骑往死里跑——那枚殚其实也不会说什么。讲白了,他不是那么在乎。不过会趁机讽刺苏涟几句罢了。
      总之,纠结着各种事情,两人还是上路了。

第25章 25:讲道理关于典故的解释是必要的吧……[2/2页]